吴泽瑶,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留学生观察员,广州新航道雅思口语讲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拉科罗校区,曾在美国当地中学做中国文化交流志愿服务。
。。。。。。。。。。。。。。。。。。。。。。。。
攻克“交流关”后,我迎来了“阅读关”
在国外留学时,我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口语,每天看电视节目,参加host family举办的圣诞节活动(点击查看详情),鼓起勇气去采访校长(点击查看详情)等等,积极与人互动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感觉自己与English native speaker(母语为英语的人)的沟通越来越自如,此时第二大关——“阅读能力”又来敲门。
每天,面对教授发来的一大堆学习资料,真的是毫无头绪,也不知道从哪一科开始看。English Native speaker可能一个小时就全部预习完,我连查字典带猜也要几个小时。令人沮丧的是,即使都翻译完了,可能还是不懂,因为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过后,很多地方都不通顺,并不能很好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时候,一个好用的办法就是找一个nice的同学,求解释。
我在麻烦同学帮助半个学期后,意识到求人不如求己,必须要提高阅读能力,改进阅读方法。
攻克“阅读关”
我将阅读材料分成三大类:
课前教授让预习的课文
课堂上教授发的堂上阅读资料
final paper(期末论文)引用的reference(参考文献)
每种情况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限是不同的,我要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课前教授让预习的课文
这部分阅读量非常大,平均一天有A4纸20页的阅读量。如果再加上复习,就远远不止20页了。每个学期开始,教授都会发教学大纲,里面是每节课的内容,需要提前预习。
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实打实地看。由于课下的预习时间比较充裕,我不用急着猜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切忌通篇查单词,因为查过所有单词对理解原文不会有质的帮助,相反非常浪费时间。
我会先通篇浏览,画出影响理解整个句子的生词,阅读要一句一句读,从句意上理解,再上升到段意,不要从单词的层面理解。读完一遍后,再将影响理解的重点单词查出来,读第二遍。一句句阅读的好处是,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以及整体流畅度都会极大提高。
课下预习材料的阅读质量会影响听课质量,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是无法对教授所讲的每句话快速作出反应的,提前预习会使我对教授讲的内容快速理解。
课堂上教授发的堂上阅读资料
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也很短。此时,我会先读框架,即每段的主题句。阅读框架后,仔细思考一下文章内容,主要讲什么、主旨是什么、论点是什么。思考分析过后,如果还有时间,就继续精读细节。这样就算细节只读到一半被教授喊停,我也对整体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了。
期末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
留学期间,每学期我都要面对大量的小文章或大论文,基本每篇论文教授都会要求我们有引用或者参考,通过权威支撑论文的论点。对于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教授会给引用范围,比如给出几本书,从这几本书里找有用的支撑点。但多数专业课教授对于引用的范围是没有要求的,这就要求自己找书、读书,找出有用的部分,平均一篇论文引用5-8个参考文献,我需要阅读10本书左右,阅读量相当庞大。
这时,拿到一本书时,我一定会先看目录,扫读重点篇章的主要内容,要做到快速浏览。因为做final week(期末论文)的这段时间,论文量会很大,一定要缩短找资料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没有很多直接有用的内容,我就立刻换书。这部分内容的阅读可以用“快、准、狠”形容,快速确定阅读的章节,准确判断文章是否直接用处,没有太多关系的书要学会放弃,不要花费时间钻研。
阅读能力和留学的成绩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出国前都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多数学生是因为看不懂教授给的final paper要求而写偏题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我的同学就是一个例子,因为final paper写偏题,那篇论文拿个C。所以,之后每个学期的final paper要求,他都会提前找我确认一下。
当然,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一定要每天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多看文章,不要将自己对文章的不理解归咎于不认识单词。我们要锻炼的是通读全文的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控能力。
本文由吴泽瑶原创,授权“新航道家庭教育”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授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