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也进不了的英国精英圈 小贝家一直在模仿

2018年01月19日09:56  教育专栏     我有话说

  前述爆文的作者南加州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莎白·库里德-哈克特教授道出了一个“残酷的趋势”:

  随着消费日益趋于平民化,精英阶层不再将物质消费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更注重通过崇尚知识和构建文化资本来显示自己的精英地位。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精英一定很有钱,但光有钱也不能晋升到精英阶层,还得有精英文化。

  英国是一个充斥着阶级意识的社会,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

  要进入英伦精英圈,财产跟上的同时,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工作类型、社会关系、生活习惯……等大大小小的方面也得跟上精英阶层。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指出建设文化资本是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

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

  换言之,奢侈品、别墅、游艇、跑车这些都可以用钱买得到,但精英的feel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不属于炫耀性消费的教育,但这也成为精英花钱最多,而普通中产难以承受的“无形”、“长期”的高昂消费。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最新报道援引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生均来自英国社会顶级的两个社会阶层家庭——精英阶层(Elite)、世袭中产阶级(Established middle clas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麦克·萨瓦格(Mike Savage)将英国社会分为7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麦克·萨瓦格(Mike Savage)将英国社会分为7层。

  除上述两种,依次还有技术性中产阶级(Technicalmiddle class)、新型富有工作者(Newaffluent workers)、传统型劳动阶级(Traditionalworking class)、新型服务工作者(Emergentservice workers)、不稳定无产者(Precariat),划分标准如下:

  教育背景也成为区分精英阶层和其他阶层的“分水岭” 。没有进入“正确”的学校,何谈进入“正确”的圈子。(“正确”≈牛津 or 剑桥≈私校)

  比如英国首相梅姨最近重组的内阁,接近一半的成员来自“牛剑”(Oxbridge)。其余大多来自罗素联盟大学,仅有17.2%既非罗素也非牛剑。

  众所周知,梅姨本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此前,因“性丑闻”被迫辞职的副首相达米安·格林(Damian Green)既是梅姨在内阁中最亲密的盟友,也是她牛津的同期校友。

  往前看看卡梅伦时期,政坛同样也是妥妥的牛剑校友会。卡梅伦内阁的一半以上成员,26%以上的国会议员都出自两所名校。

  除了他自己,像大家熟悉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前任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前能源及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Chris Huhne)、前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David Linsay Willetts)……都是牛津毕业的。

聊完政治精英圈,再看看媒体圈:聊完政治精英圈,再看看媒体圈:

  BBC的政治编辑尼克·罗宾逊(Nick Robinson),BBC经济编辑罗伯特·皮斯顿(Robert Peston),以及财政研究所所长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金融时报》统计学专家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经济学人》杂志编辑雅妮明顿(Zanny Minton-Beddoes)、政治杂志《Prospect》编辑博罗文(Bronwen Maddox)……

  都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还是同一个专业的——PPE。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贝克汉姆小贝牛津大学英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