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不好英语是不是教育的错?

2013年11月07日10:10   教育专栏  作者:郑勇  

  最近,有两个人的演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前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另一位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微博]。他们二位的演讲之所以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笔者没听懂。为什么没有听懂呢?因为他们二位都不是用自己的母语演的讲,他们说的是英语。

  章新胜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俞敏洪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微博]西语系英语专业。他们二位都是国内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使用英语演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否则恐怕也拿不到国内大学的毕业文凭。笔者不知道台下在座的母语非英语的听众中,有多少人能听懂二位的演讲。但是,可以肯定,笔者“永远不会独行”。

  回想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按时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一共8年的英语学习。试想,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孩子,8岁的时候英语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呀!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进美国大片,除了大制作的影片之外,也有一些经典的动画片。一次,一位外企工作的同学借来一部美国原版动画片VCD,借用笔者家的VCD机一同观看。笔者认真地向同学求教,影片主人公都说了什么?同学非常鄙视地回答:“您的英语是怎么学的?这部片子,美国三岁的孩子都看得懂。”

  此事令笔者非常惭愧,下定决心报名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的一个外教英语培训班,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半年时间。最终的学习“成绩”是,能够到当时工体附近美国人经营的西餐厅用英语点餐,并且还能大致地交流一番。但是,数年之后,笔者的英语基本又都还给了北外的外教。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笔者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感到十分惭愧。其实,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英语学习者大有人在。这也成为中国式英语教育屡遭诟病的地方。但是,笔者认为,如此批评、批判中国式英语教育并不正确。

  在这里,不妨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因为有英语考试。所以,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应试。当然,不排除学生当中有个别“为中华之崛起而学英语”的精英分子。

  那么,不妨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设英语科目?”因为“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理由太强悍了。事实上,这既是开设英语科目的原因,又是学习英语的目的。

  笔者到访过泰国、到访过新加坡、到访过马来西亚、到访过尼泊尔,这几个亚洲国家都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因为是官方语言,所以英语有了足够的用武之地。然而,在中国,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将英语生加到义务教育当中,但是英语并不是国内的官方语言之一。数以亿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除了出国留学[微博]、外企工作,几乎没有使用英语沟通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是,在几乎没有英语用武之地的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教育听、说部分先天不足,教学只能侧重于读、写部分。这也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什么都是“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

  想当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笔者又萌生了学习英语的冲动。一位耶鲁大学MBA[微博]闻听后,问道:“您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笔者回答:“等到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能够用英语采访外国运动员。”友人又问:“您每年使用英语采访的机会多不多?”笔者回答:“有那么一两次。”于是,友人发挥MBA的特长,算了一笔账:“目前,英语学习每年学费不会低于5000元,距北京奥运还有三年的时间,预计英语学习投入15000元。同时,时间成本尚不计算在内。但是,届时能否达到使用英语采访的水平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果聘请优秀的专业英语翻译,每小时大约需要支付500元人民币。按照每次采访1小时,每年采访三次计算,每年只需花费1500元。”

  2008年,笔者没有获得采访外国运动员的机会,一次机会也没有。笔者经常自问,如果当时真的报名学习英语,能否坚持学习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

  笔者一位教英语的朋友讲,国外研究早已证明,学好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另一半”。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英语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不过,这个英语学习法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用不上。

  所以,在中国,英语学不好并不是中国式英语教育的错。

  欢迎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九宫八卦

文章关键词: 英语 点餐 外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