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咋解决学生“阴盛阳衰”

2014年06月23日11:03   教育专栏  作者:薛涌  

  大约在四分之一世纪以前,女生占据了美国大学生的大多数。自此以后,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学习成绩上,女生样样领先,乃至造成了美国大学生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目前,男生仅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42%。“男生荒”已经成了许多大学面临的危机。

  以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成见,男孩子淘气、发育迟、懂事晚、学习落后于女生。但是进了高中后,就会急起直追,功课超出女生。可是,比较美国各级学校的性别比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曲线:在教育的阶梯上,越往上走,女生越占优势。

  比如,以每50位女生所拥有的男同学数来计,小学时是53 位,基本反映着人口中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美国人口男女比例大致为49.1:50);但在高中时,这个数字就变成了50,男女持平;而在高中毕业生中,这个数字降到48;到了大学,这个数字是39;在大学毕业拿到学士学位的学生中,这个数字是37;在硕士学位获得者中,这个数字则跌到了31!

  男生日减的现实,是由学业表现决定的。在哈佛,55%的荣誉毕业生是女生。在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有64%的毕业生是女生,她们获得了79%的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

  不过,数字下面的现实非常复杂。性别比例的失调,和阶级、种族等因素纠缠在一起。比如,出身于人口中最富的四分之一的家庭(即收入在97500美元以上)的大学生中,有52%是男生,并没有阴盛阳衰的问题。女性在高等教育上高出男性最多的,是在黑人之中。在低收入的拉美裔和白人中,女性也远比男性表现为好。

  这种情况,自然反映在各个层级的大学的性别比例上。比如,一些顶尖的大学,学生大部分出身于中高产阶层,或最富裕的四分之一人口,学生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并不严重。哈佛几年前录取的学生中,52%是女生;布朗大学录取的男生,仅占新生的47%。耶鲁2005年注册的学生中,男生有2707人,女生2609人。男生多于女生将近一百人。在普林斯顿,2005-2006学年注册的学生中,男生2548人,女生2213人。男生多出女生三百多人。但在一些普通院校,则女生占据绝对优势。比如在New Paltz的纽约州立大学,Greensboro的北卡罗莱纳大学,巴尔的摩城市社区学院,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女生。

  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发生?回答这一问题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不仅涉及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还和男女先天的差异有关。

  众所周知,美国女权主义在1960年代末崛起,1970年代初开始大学男女同校。虽然社会对妇女的种种歧视几十年还没有消失,但男女同校后大约十年的时间,女生就成了大学生中的多数。如今,这一优势越来越大。

  保守主义者借机发难,说女权运动把社会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女孩子身上,想方设法帮助女孩子成功,忽视了男孩,使他们成为受害者。这种说法,无异于睁眼说瞎话。上个世纪末一系列调查表明,美国家庭更愿意为男孩进行教育投资,甚至有男孩的家庭比仅有女孩的家庭离婚率低,因为父母更愿意为了男孩的利益求同存异,保存家庭。男孩的社会优势处处可见。怎么可能成为受害者?另外,一些学者也指出,如今大学的阴盛阳衰,并不是因为男孩不行。男孩的学业,和30年前一样,没有任何下跌的迹象。问题是女生在同一时期表现得太“火”了,一下子把原地不动的男生比了下去。

  因此,如下的解释也许更有说服力:在女权运动以前,女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在一个教育平台上和男生竞争。1970年代以后,尽管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没有消失,女生终于可以和男生在大致对等的条件下竞争了。在这种情况下,男女先天的不同,以及女性所拥有的某种社会品质,使女性在竞争中逐渐超出。

  神经心理学家Louann Brizendine的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中叶前部皮层发达并且成熟得早。这部分组织主管自我控制。女性在这方面的优势,使她们更有耐心,更喜欢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脑岛(insula)主管直觉和同情。女性这部分组织比男性的大而且活跃,使女性对别人的感情更敏感,更有社会能力。女性大脑的前部环绕皮层也更大。此部分负责在决策时权衡各种意见,同时也是压力和情绪的中心。女人处世慎重,计划周到,同时爱焦虑,大概与此有关。这一系列发现,颇可以印证女性的社会行为。

  总体而言,女性更注重感性,更喜欢三思而行,更善于社交,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更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依赖人际的交流和联系而运转,个人和各种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更重要。女性的社会能力,明显使她们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女性最大的优势,恐怕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强。这使她们能够在很早的时候就比较审慎地计划自己的一生,并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按部就班地实现自己的计划,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广泛接受别人(特别是老师、家长[微博])的各种意见。这就使女孩子更用功听话,更注意考试成绩。《纽约时报》不久前采访大学生,不管男生女生,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女生普遍用功,男生中许多人在混日子。

  比如,在美国大学就读的一位男生说他不相信男女在工作习惯上有所不同。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的女友总是完成所有课的阅读,他则不是。他的女友更有组织性,会提前一个星期写论文,他自己则通常临时抱佛脚。在同一个大学就读的一位女生,则终止了和她男朋友的关系。理由是此公一天要玩四个小时电子游戏,最近则保证把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控制在每周15个小时以内。这位女生无法忍受,告诉她男友:“15个小时是我每周当实习生的时间。由此我一个月能挣1300 美元!”

  这位女生还概括了女大学生们的普遍心态:她们希望有辉煌的事业,但也希望有家庭,生儿育女,要几年不工作。所以从上大学起就有一种提前赶路的紧迫感,要先建立一些优势,以后才可以有余地停下来建立家庭。

  男生则没有这样的压力。许多人到了大学把时间花在社交和体育上。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表明:一周花11个小时社交的男生比女生要多得多。男生比女生更喜欢逃课。结果,女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得多,成绩也更好。结果呢?大学教育在收入上给女生带来了更多的红利。

  当然,女性在生物构造上的优势并非显而易见。男生在SAT考试上还略占优势,在数学上优势更大些。这都说明男生在智力上的长处。女生最大的优势就是用功。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恐怕更仰仗于后天的培养。比如中高产家庭家教比较严,父母对孩子的督促比较紧,即使是男孩子也很抓紧。所以中高产家庭中,男孩上大学的比率比女孩还略高。低收入的家庭孩子常常没有人管。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天性谨慎、计划周全的女生,就远远比那些没心没肺的男生优异。更何况,男性具有传统的社会文化优势,被惯坏了,早就觉得生活中的一切好处都是自己应得的。女生则继承了女权运动的一个优良意识形态:我们生活在一个受男人欺负的社会,如果不加倍努力,就别想和男人平起平坐。所以,女孩子会更玩儿命读书。

  面对这种阴盛阳衰的现实,许多大学开始采用对男生倾斜的招生政策和教育课程。比如Dickinson学院1999年的新生中男生仅占36%。该校为此不得不建妇女中心,开设女性研究专业,和奥斯汀和Virginia Woolf的课程,以满足女生的需要。但同时,该校也展开了吸引男生的计划,比如在招生材料上加了许多男运动员的照片,突出物理中心、计算机中心、数学中心等有男生特点的东西。在录取时,也适当放低男生的标准。学校的考虑非常实际:大学生是谈情说爱的年龄。该校又设在世外桃园般的农村。男生少,女生也不安全。因为男生太稀缺,想得到什么都能得到,甚至有人因此可能成为色狼。这对女生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环境。

  该校的倾斜性政策果然收到实效。去年的毕业生,女生人数刚刚超出一半。但是,拿到优异荣誉证书的,有三分之二是女生。在该校就读的女生,有83%能够在五年内毕业,但男生仅75%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些男生看着拿全优的女生摇头:这对我太难了。女生能计划长时段战略,我则连未来十分钟也计划不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美国 性别比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