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则新闻在美国大学和体育界都炒得十分火热:原旧金山49人(SanFrancisco 49ers, 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球队)的主教练吉姆·哈博(Jim Harbaugh), 要高薪跳槽到密歇根大学的橄榄球队了。他第一年的薪水将是700万美金。
我的第一反应是:一个终身教授的年收入不过十几万美元,密歇根大学哪来的这么多钱?又凭什么给一个橄榄球球队教练如此天价的工资呢?《赫芬顿邮报》1月5日的文章《密歇根大学的橄榄球教练真的需要食物券吗?》(食物券是给美国低收入人群的食物补贴)(Do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New Football Coach Need FoodStamps?)是这么解释的:之所以高薪挖角著名教练,是因为倘若学校的橄榄球队赢了比赛,那么兴奋过头的密歇根校友们便会慷慨解囊给母校捐钱。而这些捐款数额肯定会远大于700万美金,也就是说,这笔钱等于是校友们出了,花钱买开心呗。
说到这就需要给读者补充两点背景知识了。其一,便是美国人对于橄榄球,又名美式足球,那是异常的狂热。很多美国高中生在申请大学时,都会参照该校橄榄球队的全美排名来择校,而一些名气很大但学术质量却不甚高的公立大学,也是靠着橄榄球队的实力拼出的名声。为了不得罪潜在的读者,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其二,是涉及美国的税制。美国的税制相当复杂,美国人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我在美国读书这几年,隔三差五有过一些微薄得可怜的收入,也得填表报税,算是略知税务之事。美国对个人收入所得采取的是累进税(progressivetaxrate),简单说就是收入越高,对应的税率也就越高。美国最高收入人群面临的税率是40%,也就是说,他们每赚1美元就要交给政府40美分。为了避免如此高的税率,美国的富豪们通常会通过捐钱的方式换取较低的税率:捐出去的这部分钱是不算在应税收入里的,而捐款后剩下的应税收入对应的税率可能比之前低很多。这样算来,富豪们捐给自己的母校、慈善机构的钱,可能远低于原本需要缴纳给政府的税钱。记得在本科课堂上有位经济学教授就说过,虽然我们不想质疑富豪们的善心,但这种成本效益分析,大概也是比尔·盖茨们到处捐钱做慈善的原因之一吧。
回到密歇根大学高薪挖来的橄榄球队教练身上,他的收入又是怎么和低收入人群拿的食物补贴扯上关系的呢?《赫芬顿邮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这么分析的:富豪通过捐款少缴的税,本该都是政府的收入。因为绝大部分大手笔捐钱给大学的人,都是美国最富有的一批人,他们本该面对的税率是40%。如果他们捐了700万作为球队教练的工资,那么政府等于少了280万美元的收入。一份食物券一个月的补贴额度差不多是140美元,那么这少了的280万元,本来可以作为20000个月的食物券发给穷人的啊!
按这个逻辑想来,这群捐钱给密歇根大学橄榄球队的富豪们真是要激起民愤了。他们哪里是“投机取巧”少缴税,分明是从政府手里、从穷人的牙缝里抢了钱去。我很是钦佩文章作者迪安·贝克(DeanBaker)的巧妙思路,不愧是华盛顿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怕是全体美国民众都还在热烈揣度2015年美国大学橄榄球队的新排名时,只有他能想到这其间的财富不平等。
我不是美国人,那些吃着低保的美国人也和我这个身在象牙塔里苦啃书本的人也扯不上什么关系。我对球队教练惊人高收入的愤懑,纯粹是因为有感于收入不公:要知道,一个辛辛苦苦埋头工作的博士后,一年也只能拿到大约4万5千美元的“辛苦费”,一个十年如一日辛勤治学的教授,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十几万刀。要说混迹金融圈的人收入惊人也就罢了,为何体育界也甩出学术圈好几条街?这让我们这些潜心治学的人如何是好?
不过愤懑归愤懑,我倒觉得这其间“给大学、慈善机构捐款少缴税”这一点,很是值得我们的政府学习借鉴。与其每日耗费口舌呼吁富人们捐款献爱心,倒不如在经济上让他们有了积极捐款的动力。毕竟,扶危济困的社会压力本就该富商们一起分担,甚至多分担一些。
(版权声明:本人对本博所有原创博文拥有全部版权。目前仅授权新浪专栏、新浪教育[微博]独家使用。任何自媒体、平面媒体和机构使用均需本人授权并需支付稿酬。请通过私信联系授权事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