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法兰西:挤破脑袋也要目睹的芳容

2013年11月14日10:59   教育专栏  作者:长腿叔叔owen  

  卢浮宫(Musée duLouvre),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目睹它的魅力,是需要一点代价的。当年,塞尚下不了笔的时候,就会立刻乘着马车去一趟卢浮宫,想想这也太幸福了吧。

  任何一座城市都不是朝夕之间突然出现的,它有生成发展的历史。城市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具有独特的韵味。想要真正的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是个不错的选择。从过去到未来,它们忠实记录了城市的脉动,感知着城市的变迁。

  有人说,精神与物质,底蕴与脸面,一个城市,总须兼得。而在通往兼得的路上,总有一个绕不开的交会点,那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便是城市之心。

  因为卢浮宫的特殊性,拍摄到其内部的电影很少,我记得最有名的便是《卢浮魅影》和《达芬奇密码》。

  苏菲•玛索是法国文化熏陶出来的,她热情、浪漫、野性、不羁,而又妩媚娇艳。诚然,电影中苏菲·玛索的演技没有让我失望。

  而《达芬奇密码》没有原著出彩。想当年,很多读者手持小说涌向巴黎,将虚幻神秘还原于真实。

  倒是,这部影片给卢浮宫和本来就神秘莫测的达芬奇绝世之作《蒙娜丽莎》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白了,这幅画的神秘性,远远超过了这幅画的本身。

  有人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会觉得她的眼睛在看向你。你盯着她的嘴巴看,你看不出来她在笑。要是你把视线转到她的眼睛上看,你就发现她的嘴巴笑了。那也就是世人说的神秘的微笑。从画面上看到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种自信和从容的气度。

  《蒙娜丽莎》的背景中有一条蜿蜒流向远方的河,河的两岸有着此起彼伏的山峦,山峦与天的相接处朦胧不清似仙境般的虚幻飘渺。

  山峦跟着河一起延伸消失在远方,渐渐模糊给人无限的遐想。山间是阡陌的乡间小路,路上依稀还有几个行人。离河不远处还有几间农舍。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静谧祥和,表达了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专家考证: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阿雷佐附近的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批研究人员对《蒙娜丽莎》做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研究,研究人员扫描名画《蒙娜丽莎》的一份复制品输入电脑,然后用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共同研发的“情感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脸部表情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娜丽莎脸上有83%的快乐,9%的厌烦,6%的恐惧和2%的愤怒。

  当然了,这年头,砖家不一定就是专家。



































  巴黎人将《蒙娜丽莎》看作他们的骄傲。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被盗。那一天几乎成为法国人的国殇日,4万多巴黎市民走上街头痛哭流涕。

  1913年1月26日,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蒙娜丽莎》回到了卢浮宫。为了庆祝此事,巴黎市民上街纵情狂欢,全市所有的商品都削价40%出售。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呢。

  卢浮宫的每一幅画都是巴黎人灵魂的根,正如学者刘再复所说:“巴黎不仅有灵魂,而且有雄厚的灵魂的根柢。法国的自由灵魂不会转风转向,就是因为灵魂之根扎得很深。无论是到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还是到巴黎圣母院、先贤祠,都有这样的感觉”。

  近代以来巴黎的城市规划,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尊重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和谐与自由。

  巴黎不再是国王一个人的巴黎,巴黎是所有公民的巴黎。巴黎不仅是商业的中心,巴黎更是文化的源泉。这就是巴黎魅力的所在。

  与巴黎相比,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没有性格没有灵魂。

  巴黎的咖啡馆里有萨特、梵高、海明威的手稿,我们的咖啡馆里只有模仿得不伦不类的西洋情调小资情调。

  巴黎人为了一幅《蒙娜丽莎》而全民担忧,而我们呢,一座千年的古迹被拆除,也只是习以为常的淡漠。

  愤慨者有之,只是成不了气候。

文章关键词: 蒙娜丽莎 巴黎 法兰西 卢浮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