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个暑假 如何和谐亲子关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 10:52   南方日报
五邑大学义工给外来工子女上辅导课。  陈春花摄
五邑大学义工给外来工子女上辅导课。  陈春花摄

  ■镜头一

  外来工子女度暑家长切勿“放养”

  7月30日,由江海区义工联牵头在江南街道办事处江翠社区和礼乐街道办事处威西青年中心开设的“心手相连”义工课余辅导班正式“毕业”。然而,对于其中大部分学生而言,剩余的暑假却不知何去何从。有些小学生甚至期待“继续上课。”

  据了解,本次接受免费辅导的学生有60多名,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外来工家庭。他们有的在本地出生,有的随父母转学过来。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很多孩子表示,每到暑假便感觉“无聊”。

  暑假现状

  父母打工交由长辈照顾

  “喜欢来这里,因为很多人陪我。”家住敬和村的李颖君今年上五年级,她毫不犹豫地说“喜欢上课”,因为“在辅导班认识了很多朋友”。从事养殖的父母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她,大部分时间是她与62岁的奶奶在家。她说,暑假一般在家里看书、写字、练毛笔,“我奶奶不给我出门,怕我走丢。”

  与之相似,家住威西村的区镇铭也是跟着奶奶。与其他孩子相比,他显得特别安静。奶奶说,为了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近年父母到离家近的厂打工,但由于上班时间长,一家人相处的时间还是很少。

  串胶花、做家务照顾自己

  辅导班结束了,部分孩子会被“关”在家里,五年级的梁剑波就是一个例子。父母的工作都需早出晚归,因此不管是漫长暑假还是周末,他都被独自“关”在家里。在两个星期的辅导课期间,他每天都是与几个同学约着一起走路来上课。“来上课好过点,起码没这么闷。”他说,接下来的假期就会做暑假工。原来,他让母亲接了些串胶花的工作,然后母亲会按5元/天的工资算给他。他说,以前假期就做过类似的简单手工活,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可以赚些零花钱买书和玩具。

  “越来越想念回不去的家乡”

  礼乐武东小学的叶兆铮特别活泼。他老家在广西。辅导课结束后,这个暑假他都会呆在家里。“以前不上课的话就回老家,今年不回了。”

  相比之下,二年级从贵州转学到江门的田志勇显得要“忧愁”些。他说,父母在五金厂上班,每天都很晚才回来。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做家务,自己照顾自己。只是5年没回过家乡,“家乡现在变化越来越大,我越来越想念家乡了。”他说,已经跟父母提过要回去,而父亲也答应读完六年级就让他回去,“到时可能妈妈会跟我回去。”

  义工帮扶

  从智力和人身安全方面给予关怀

  在刚过去的两周里,江海区团委在两个街道办开设暑假免费辅导班,共有60名学生参加(过百人报名,由于场地原因,选了60人)。“考虑到安全等问题,我们限制在四五年级的学生间开展,如果放宽条件,报名的更多。”江海区义工联秘书许少芬介绍说,相对于城里的孩子,这部分外来工子女的暑假生活显得单调多了,家庭条件不好,他们没办法参加各种夏令营、培训班。“家长也不放心让他们出去玩,只好关在家里”。

  事实上,由于江海区、高新区制造业相对集中,因此成了江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我们之前走了一遍,发现江海区20多间小学中,基本上都聚集了外来人口子女,大概2/3的学校里,外来人口的子女占了一半以上。”江海区团委副书记陈晓云告诉记者,外海和礼乐两个地方的外来人口尤其多,近年来他们开始关注这部分人口子女,在全市中率先开展“社区辅导”,于各个街道办设立培训点,组织高校的志愿者当义教,让外来工女子周末或是寒暑假期间都可以来上课。“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全区的街道都能设立这样的辅导点,而在外来人口多的街道会设两个以上。暑假家长也不放心让这些孩子出去,而我们也会尽努力,希望无论是智力还是人身安全方面都可以给予一些关怀。”

  专家建议

  市委党校政治研究室老师李向军:

  家长坚决不要“放养”

  到了暑假,外来工子女孤单、无聊、心理压抑等问题会集中反映出来。对此,学校方面要重视,平时对外来工子女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查,假期前就对其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学校不妨组织他们与本地的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或看电影。与本地的孩子在一起,可以消除他们的生疏感,以便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另外,父母坚决不能对孩子“放养”,要尽量抽时间陪孩子玩。他们处于人生观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不管就会让他们更加孤单,当这种状态无法排挤时,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除此,父母要迟量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好。

  此外,政府应完善一些公务服务,制定政策时消除一些对外来工子女的歧视,同时加强教育补助。像图书馆、博物馆这些可以尽量对这部分人实施优先政策,这样会吸引相当一部分人出去活动。此外,可以发动团体捐助,对这些孩子进行关爱。

  南方日报记者陈春花

  镜头二

  “父母皆祸害”现网络教育问题引人深思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而近日出现的“反对父母,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颠覆传统,言辞激烈,引起了广泛讨论。现在这个小组的成员已经过万了,据说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在这个小组的首页上,长期置顶的是:《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等等针对性很强的帖子。

  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受访者不约而同都认为,此帖虽言过其实,但是如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父母的确应该深思。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而近日出现的“反对父母,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颠覆传统,言辞激烈,引起了广泛讨论。现在这个小组的成员已经过万了,据说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在这个小组的首页上,长期置顶的是:《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你是否在重复父母的错误》等等针对性很强的帖子。

  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受访者不约而同都认为,此帖虽言过其实,但是如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父母的确应该深思。

  分析 “父母皆祸害”值得父母反思

  “为什么父母付出很多的爱,孩子会觉得是虐待他们呢?”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综合科主任、临床心理科主任许律琴认为,“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的出现值得父母反思。因为父母很多时候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愿,同时又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孩子,比如要求孩子学习什么东西、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什么父母付出很多的爱,孩子会觉得是虐待他们呢?”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综合科主任、临床心理科主任许律琴认为,“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的出现值得父母反思。因为父母很多时候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愿,同时又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孩子,比如要求孩子学习什么东西、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等等。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案例 女儿为气父母“承认”做坏事

  无独有偶,许律琴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就遇到了一对有很大矛盾的母女。女孩今年读初三,和母亲一起去见许律琴,一进门就句句粗口,语速很快,态度十分粗暴。而每次提到妈妈时,女孩都只用“她”代替,决口不称“妈妈”。

  母亲觉得自己两夫妻从事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就为了这一个女儿拼命赚钱,孩子应该好好读书,不应该把精力放在网络上,更不应该跟社会上的“坏青年”鬼混。对此,女儿认为母亲根本无法改变,“就是想征服自己”。由于两母女争锋相对,许律琴就请母亲出去坐一会,自己单独和女儿聊。

  结果发现,女孩在母亲离开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一个脏字都没说,语速放缓,态度也平和了。女孩说,自己真的不是小混混,平时就是这样平和的人,有很多朋友,人缘也很好。而且她从小学习表现都非常好,但就是因为受不了自己父母,才变得事事跟他们顶撞。她说,自己的父亲脾气很粗暴,只要她做错了一点点,就会打骂她。读初一的时候,父亲甚至叫她“滚出去”。她于是就在女同学家中住了两晚。回家后,父亲却大骂她,说她整晚不回家,肯定是跟“烂仔”住在了一起。她一气之下,大声“承认”是跟“烂仔”住在了一起,并自此养成了事事跟父母对着干的习惯。每次父母说她去做了不好的事情,就算她没做,也会承认自己做了,目的就是为了气他们。

  女孩说,“为什么我说话那么刻薄?就是因为从我懂事开始,我父母就用这么刻薄的语气对我。”

  建议

  许律琴:

  父母教育不要太功利

  很多时候,孩子与家长关系就是敌对关系。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看不到孩子还有其他生活需求。有时候,父母只是希望把孩子教育成自己可掌控的、能给自己挣脸面的人,不关心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

  有时候,孩子想跟一些成绩没那么好的朋友玩,父母就会横加阻挠,担心孩子会学坏。其实,孩子需要不同层次的朋友。这对他适应社会,提高社交能力有帮助。曾有一个病患就是因为从小都由父母帮其选择朋友,朋友都清一色类别,以至于读大学后,同宿舍有一个同学言行较粗鲁,他就无法与之相处,甚至无法适应大学的环境。因此,许律琴很有感触的说,父母的教育不要太功利,不要一味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是否开心这个问题。小孩子快乐,会与人沟通,会在社会上生活,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而且很多时候,心态好的孩子,在关键的考试时会有超常的临场发挥。

  大家都知道,两人平时有沟通,就不会一下子产生反感情绪。

  李向军:

  “父母皆祸害”折射现实教育问题

  “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的出现,是现代网络社会独特的产物,有传染性和从众性,也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特点,但折射出了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方关注。

  在信息时代,一些孩子可能本身虽然对父母有意见,但并不至于发出“父母皆祸害”这么激烈的言辞,但通过网络工具,他们发现有人提出“父母皆祸害”这一观念,就会加以附和,出现虚拟社会的从众性。

  真正认为“父母皆祸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这一小组之所以有这么多成员,是因为极少数真正怨恨父母的人把这种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了。他认为,这一小组的出现,有进步性和建设性,因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教育中的确存在种种问题,子女与父母达不到很好的沟通理解,现实教育中孩子对父母有不满。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首先,教育子女要加强情感关注和情感教育。其次,对于“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出现要进行理性引导。最后,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孩子从虚拟网络社会中,拉入丰富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解惑

  希望孩子今后“报恩”有错么?

  “父母皆祸害”网络小组的出现,让许多父母对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疑惑。

  父母:以前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很严格,为什么我们心怀尊敬,而我们的孩子却心怀怨恨?

  许律琴:以前家中子女多,孩子受了委屈,可以通过兄弟姐妹的宽慰调整好心态。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家中没有人帮其调剂感情。所以,家长应该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和空间,他们自然会形成心理平衡机制。

  父母: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东西,希望孩子今后“报恩”是错误的吗?

  许律琴:做一件事情,把自己定位在“牺牲”的位置上是错误的。父母所要求子女报的“恩”,不应该是要他(她)对自己言听计从,而应该是要他(她)健康、自立。孩子身心健康,自然会考虑照顾、关爱父母的。

  南方日报记者陶然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