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暑假怎么过?打开笼子让鸟儿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 1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维香

  妹妹的女儿上初中二年级,本来说好今年暑假去上海看世博,可假期刚开始,妹妹就给女儿报了数学班和英语班。日前孩子来电话说:“大姨,好不容易盼到暑假,我想好好玩玩儿,可我妈又给我报了两个班,看世博推到了8月底,我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了,真是烦死了……”听着孩子的抱怨,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暑假到了,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本该好好地放松休息一下。可是,在中考、高考魔棒的指挥下,不管情愿不情愿,很多中小学生每年的暑假都无奈“被补习”,孩子们离开学校的围城,又被关进几乎令人窒息的一个个补习的“笼子”。

  先说家长。暑期时间长,家长们惟恐孩子在近两个月的假期中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所以暑期未到,就为孩子联系补习班了。成绩好的学生,父母希望通过补习保持领先地位;成绩差点的学生,父母则期望通过“速效施肥”的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至于补课费,支出再大也得撑着,教育投资嘛。于是假期伊始,家长们便东奔西走、心安理得地把孩子们关进“笼子”,尽管许多孩子一百个不愿意。

  再说老师。一些老师暑假未到就开始筹划,他们通过打电话,让家长之间相互串通,有的甚至不惜以给提供生源者回扣的方式招揽学生。规模大的补习班租借机关场地或民房,规模小的则在家中摆桌开讲。我有一亲戚是中学教师,近几年每年暑假都张罗办班。我问他办班累不累、收入怎样?他轻松地说:“还是平时教的那些东西,不改作业,不考试,只不过费点工夫,补充点相关资料罢了。至于收入嘛,五六十人的补习班,3个老师,每人可得四五千元。两期下来,一个暑假可收入万元。”如此丰厚的利润,谁不来抢一杯羹?于是,不少教师想捞外快千方百计把孩子引进“笼子”。

  还有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出浑身解数到各学校“挖”考生,甚至不惜重金“买”优秀生,牺牲假期,提前开学,把孩子招进“笼子”。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假期举办各类文化课补习班,呼吁“把假期还给孩子”,但学校办的、社会搞的、几个老师攒的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仍然如火如荼。为什么?

  一方面,在于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盲目跟风攀比意识,以及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想法捞钱的贪欲;更在于,有关部门看似“咬牙切齿”的禁补令其实底气不足,除了几声严禁,多无实质性下文,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罚标准。结果是,绝大多数违禁者并未受到查处。禁令一旦被虚设,学生暑期“被补习”也就见怪不怪了。

  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本是一段宝贵的休闲时光,更是难得的心理缓冲和压力释放过程。眼下,未成年人的竞争与学习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孩子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就像上满发条的机器一样高速运转,好不容易熬到放假了,又被轰进“笼子”不得自由。

  家长们,老师们,孩子们需要缓解压力,需要释放个性,需要发展兴趣,需要放飞心情。把暑假还给他们,打开“笼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吧!暑期“被补习”,惩治措施不能再“雷声大雨点小”。如果规定哪个老师暑假违规给学生补课一律下岗,“被补习”肯定不会成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