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李妍
“幼儿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幼儿入园贵,贵过大学学费”,时下,坊间一句颇为调侃的顺口溜,一语道出了当下幼儿入园艰难的窘迫境况。幼儿园成为抢手货,尤其是所谓好的公办幼儿园成为抢手货,这是近几年的事情。如今,对家长们来说,读一所好的幼儿园,可能不仅事关是否“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问题,有时候,它还极有可能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
7月31日,在西安上学的两岁半女童涵涵被遗忘在校车里长达7个多小时,最终窒息身亡,幼儿园园长已被刑拘。然而在女童父母看来,女儿的死还存在诸多疑点,例如为什么会晚送医一个小时、鼻孔出血身上为何没血等等。另外有社会舆论分析指出,出事幼儿园大多没有资质,幼教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使得边缘人群幼教日益“地摊化”。(8月3日《中国青年报》)
校车闷死孩子的事故已不是个案。2007年5月29日,安徽3岁男孩被遗忘在幼儿园接送车内,因高温中暑死亡;同年9月17日,广东东莞一名两岁半男孩因同样原因,在烈日下闷了7个小时后逝去;今年5月至今,广东又有至少3个孩子被遗忘在车内遭高温炙烤窒息死亡……
如果单纯把这些频发的幼儿安全事件,仅归于幼儿校车安全监管的范畴;家长也只是把这些血淋淋的个例,作为今后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庭警示,那这种幼儿惨死的案例,就永远不可能有终止的尽头。
管中可以窥豹,从频发的幼儿校车安全事故中,我们同样可以窥见整体幼儿教育的制度病兆。比如,有社会舆论就分析指出,从单个事件看,这些事故似是偶然,但如果联系起来就是制度问题。出事幼儿园大多没有资质,属黑幼儿园。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我国幼教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为“黑园”的存在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提供了土壤,这也使得边缘人群的幼教日益“地摊化”。
“幼教地摊化”这样的比喻很是形象。在优质教育资源和政府投资大量集中于公办幼儿园的情境下,幼教资源的不均衡,最终导致的是城市少数幼教的“贵族化”,而在他们的反面,则是大量或收费高昂的天价民办幼儿园,或未上规模、价格低廉的黑幼儿园,而农村、城市中低收入者及边缘人群,则正是这些价格低廉的“地摊幼教”的消费者。
当上幼儿园也沦为一场“拼爹游戏”时,不得不说,“地摊幼教”实在是那么多无处可去的儿童的最终归宿地。而在本就稀有的公办幼儿园,成为打招呼条子流行的资源稀缺所,当打着各种特色教育招牌的民办幼儿园,也成为天价收费的贵族教育地时,那些既无权也没钱的人们,除了选择“地摊幼教”,还能有其他什么出路呢?
在幼教资源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被权钱者瓜分殆尽的语境中,“地摊幼教”只能是那些在城市中“地摊化生存”的人们的无奈去所。尽管这些学校办学质量低劣,硬件设施、安全卫生不尽如人意,尽管这些幼教因为价格低廉而被戏称为“地摊”,但在其中学习生活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安全岂能也被“地摊化”?
在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仍是“以公办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的情境下,频发的幼儿安全事故实际也是在呼吁,应将幼儿教育纳入到整体公共教育体系中,至少也应逐步实现对民办幼儿园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而不是一味将之放诸市场,以至在幼儿安全监管上不闻不问。而对那些消费“地摊幼教”的人们来说,野百合不也同样期待这样的春天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