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暑假兴趣培训班如火如荼 市场亟待规范(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9日 10:21   南方日报
位于东莞南城的现代孔子学堂里,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位于东莞南城的现代孔子学堂里,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市区只有少数公办的兴趣培训机构。图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上舞蹈课。
市区只有少数公办的兴趣培训机构。图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上舞蹈课。

  暑假已经过去大半,各类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兴趣培训班仍然办得如火如荼。每到此时,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都会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在东莞,针对儿童的兴趣特长类培训行业,已经从10余年前的市场启蒙期,过渡到了现在的提升发展期。在公办培训机构之外,日益崛起的民间办学力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逐利的市场本性下,这个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是不难想象的。东莞目前的情况是,学业培训行业已经有了一些大型品牌机构但兴趣特长类培训机构却缺乏行业龙头。用某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数量众多,但大多都是虾兵蟹将,单一项目专业机构发展困难不小,真正的行业龙头尚未出现”。

  即便兴趣特长类培训机构行业门槛较低,行业规范性较弱,一个有志于扩张发展的培训机构,也不免遭遇多重瓶颈,包括品牌认知度低,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等问题。

  ■记者手记

  又是满天繁星不见月亮

  星星满天却没有一轮明月,这个说法,常被用来描述东莞产业现状,用在兴趣培训行业也非常恰当。

  对于东莞兴趣培训行业来说,整个市场虽然遍地开花,但却缺乏大的品牌机构。行业门槛过低,是整个行业的鱼龙混杂的直接原因。一个不到七八平方米的小门店,再骋一个教师,就算是一个培训机构了。这类夫妻店或个体店在东莞数不胜数。正是因为门槛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却很大,小型的兴趣培训门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业内人士说,无牌无证、无办学资格的培训机构,比正规培训机构还要多。

  为什么见不到多少最终发展壮大的兴趣培训机构呢?

  “困难重重。”这是不少兴趣培训机构寻求扩张时的感叹。首先是选址。兴趣培训班一般都选择在成熟社区,但这些社区基本上都有一些小机构入驻,门店租金不菲,再想挤进去难度很大。

  再者,从生源来看,不少父母虽然会让孩子参加兴趣培训班,但学业成绩更重要。兴趣培训主要由低年级学生参加,很少会有高年级的特长培训。这也是不少培训业内人士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这些只是兴趣培训行业困境的一部分。要打造品牌,优秀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业内人士说,东莞虽然不缺乏这类人才,但真正优秀的人才却很难骋请到。因为优秀的人才其成本必然高企,而这一高企的价格,自然会影响整体的收入。

  虽然东莞兴趣培训行业鱼龙混杂,鲜有龙头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一些外来力量正在觊觎东莞,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整个行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这些力量的增强,必然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并引发业内洗牌。在激烈的冲撞、提升中,兴趣培训行业的“月亮”,或许会出现吧?

  现状篇

  开个小档口容易做番大事业很难

  家长面对广告,无所适从

  下午6时,南城,忙碌了一天的阿香像往常一样去接儿子下课。

  “掐指算起来,儿子已经学美声兴趣班20多天了。”阿香一脸疲惫地说。她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读的是私立贵族学校。平时住校,不用阿香管,她可以只管忙公司的事情。但一到暑假,头疼的事就来了:儿子谁带呢?

  为了让儿子有个地方“管”,当然,也为了儿子能多学些东西,每年寒暑假,阿香都让儿子参加兴趣培训班。

  一直让她头疼的是,大量的兴趣班让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阿香说,每年寒暑假,各类兴趣班纷纷出现,在学校门口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招生传单。

  这些培训机构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阿香发现,近年来,东莞的兴趣培训班呈几何级数递增,但与学业类培训有不少大型连锁机构相比,兴趣培训这一行业却很少看到知名机构,往往都是小门店,连资质也很难认清。

  阿香说,她做什么都喜欢认品牌,小孩的教育也一样。但她这个消费习惯,在给孩子选择兴趣培训班时用不上了,因为整个东莞兴趣培训行业“到处是繁星,却找不到一颗亮点的月亮”。

  每年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选择了不同的机构,这次也不例外。

  阿香每年给儿子选报兴趣培训班时,总是会在多家机构中选来选去,但实际上她也不太懂,基本上就是看哪家广告做得好,培训环境好。实际上,最重要的应该是师资,但阿香自己根本不懂这些。师资怎么样,还是广告上的教师简介说了算。

  她知道,广告是可以包装的,而且好学校毕业的教师,并不代表他的专业就学得好。阿香曾经在师资问题上“受过骗”。她去年选了一家培训机构让儿子学钢琴,该机构工作人员自称,钢琴老师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师出名门,获过很多国家级奖项。

  阿香听了,彻底相信了,当即就报了名。让她想不到的是,学了一个暑假,儿子连最简单的曲子都不会弹。后来,她偶然得知,该老师的所谓“背景材料”基本上全是捏造的。

  像这种广告介绍与现实对不上号的情况,往往不在少数。

  今年,虽然阿香心里还是很困惑,但她仍然“选”了一家培训机构,让孩子去学美声唱歌。她说,东莞没有大型的培训机构,但总不能不让孩子学东西吧?

  低水平的重复:琴行如雨后春笋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东莞的兴趣培训行业潜力无限。然而,市场虽然很大,但是大型的专业类艺术培训机构却很少,到处都是各守一隅的小型培训机构。

  刘汉超是东莞青少年中心负责艺术类培训的老师。1998年,他刚来东莞。在他印象中,当时的东莞很难找到私人琴行。12年过去了,大大小小的私人琴行已经不下百余家。

  对于这一点,倪志平也有相似的记忆。1995年,他从深圳第一次来到东莞,成为凤岗雁田英才学校的老师。暑假之余,他在村里租了间房子准备办一个培训班。为了能招到学生,还四处张贴小海报。前后搞了十几天,最终招到一名学生。7年后,当再次回到东莞,他开办的葫芦丝培训班第一批也只有8名学生。

  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单是雁田一个村,各类器乐兴趣培训机构就超过10家。“从数量上看,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倪说。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投资理念的变化,是兴趣特长培训行业兴旺起来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学校素质教育尽管提供了基础土壤,但公办配套培育资源总体仍比较匮乏。就目前情况看,东莞市区除青少年活动中心外,只有妇联的儿童活动中心等少数公办机构可以提供相对集中的培训资源。不完全统计显示,资源相对完备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开办兴趣项目80余个,培训班次200多个,供不应求。尽管近些年,莞城、松山湖等镇街的青少年培训中心陆续成立,长安等镇区也开始投入建设,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空白。这给民间力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市场是逐利的,什么赚钱容易就办什么。于是,在各大居民小区附近,小琴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尽管数量众多,但受场地和师资所限,这些培训机构往往项目单一,内容趋同,主要就是钢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器乐的培训。在实际运营中,培训收入只是其经营的一个方面,甚至不占主要部分,前店后班的培训模式,虽然形式灵活但变数较大,专业水平也普遍不高。

  尽管如此,在刘汉超看来,以小琴行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是目前兴趣特长培训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贡献远大于弊端。最近两年,以单一培训项目为主的专业化机构开始浮出水面,也让刘汉超对这个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专业化的实践:芭蕾舞学校的困境

  然而,回到实际中,刘汉超的这种信心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因为有长期的推广宣传加上得天独厚的场地以及演出资源条件,天鹅湖芭蕾学校在市民中一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然而,创始人以及现任校长莫芮红女士正为“名不副实”的发展现状而压力重重。

  8年前,当天鹅湖芭蕾舞学校从厚街开始起步时,曾在长达两年时间里只有十几个学生的规模。然而,凭着对芭蕾的喜爱,莫芮红一直坚持做了下来。再过了两年,发展到了每年300多名学生的规模。

  就在学校的发展日臻稳定并开始有所收获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几乎让她重新回到了原点。莫芮红的一名签约老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职,带走了近95%的生源。

  尽管学校最终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但这次冲击所带来的影响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消失。莫芮红说,资金亏损是次要的,主要是对信心的打击。没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源可能一夜之间流失,大成本投入打造的品牌最终也可能被“借用”。市场的无序,让莫芮红感到未来的路仍将是压力重重。

  她说,做单一的专业项目培训成本会更高。以芭蕾舞培训为例,一名老师的工资收入必须有20名学生才能维持基本平衡。专业培训是有层级的,低层级的学习参与度相对较高,越往上人会越少。

  最近几年,通过自身的坚持并依托于玉兰大剧院的场地和资源帮扶,天鹅湖芭蕾学校恢复到原有发展规模,但对于市场发展的不可知性,莫芮红仍心有余悸。目前,她正在尝试直接与一些学校合作,通过免学费的形式到学校推广宣传,以扩大市场基础。

  一直致力于自己专业的倪志平和邓老师也碰到同样的问题。同样都是1990年代开始在东莞搞教育培训的他们,分别开办了葫芦丝专业培训班和古筝培训班。在位于东城东华小学附近的爱筝乐坊,邓老师说,他一直是古筝出身。对于古筝的喜爱,是一般人无法体会个中幸福滋味的。她的培训班成立后,一直实行一对一教学。由于口碑不错,生源方面还是不成问题。发展至今,她已经准备自己的扩张之路———开设分店。

  然而,这并不一件简单的事情,第一步就碰到了不少困难。在前期筹备中,邓老师最大的感受是:虽然东莞大型的兴趣培训专业机构非常少,但单体的小培训机构却多如牛毛。她这类“牛毛”想不断扩张进而成为品牌机构,非常困难,师资和选址是两大难题。因为“这种培训班一定要开在成熟大型小区,而这些小区早已遍布着很多单体小门店,很难插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类似的困难,使不少希望扩张的机构难以迈出第一步。

  倪志平开办的葫芦丝专业培训班,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在广州开了两家分店,其他的开店计划仍在进行。他说:“品牌的塑造确实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沉淀。”

  倪志平在兴趣培训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10余年,但他的培训机构仍处于发展提升阶段,在外人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像倪志平这样能发展提升,在东莞兴趣培训行业已算得上小有成就了。

  综合化的尴尬:不赚钱赚吆喝的国学班

  一年前开始启动的现代孔子学堂,是东莞第一家拥有纯国学培训的综合培训机构。在这里,琴棋书画等兴趣特长培训类别基本齐全。然而,从其实际运营情况看,被统称为“国学”的兴趣特长培训并没有真正成为其主营项目,而只是“一对一”学业培训的补充。

  该校校长阮金荣说,开设国学班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参与学业培训的学生提供学业培训之余放松调节的选择。由于国学培训投入较大,效果却较慢,市场接受度相对不高,所以学校运营至今,国学班利润一直很低,学业培训是其最主要的盈利点。

  尽管如此,他认为将兴趣特长培训与学业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是必须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今年内,该学堂计划在全市再增设10个分校区。不过,这些分校区也都将延续以兴趣培训为噱头、多种培训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这类以学业培训为主,但又兼营兴趣培训的综合类培训机构,在东莞比较多,但仔细调查会发现,这类综合培训机构中,兴趣培训只是利润的一小部分。业内人士说,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这也就是学业培训机构有不少大型的实力机构,而兴趣培训行业却仍是些虾兵蟹将的原因。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暑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