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孩子恶搞惹恼二老
张女士夫妇都在省直某单位从事文化宣传工作,8岁的女儿丫丫一直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可是,前不久的一次“突发事件”,一下子把丫丫的乖乖女形象颠覆了。
入夏,丫丫的爷爷奶奶从老家淮阳来郑州小住。一天,两位老人想回老家了,丫丫的爸爸王先生就委托一个朋友开车送二老。老人上车后,张女士对丫丫说:“快跟爷爷奶奶说再见,祝爷爷奶奶一路顺风。”丫丫张口就来:“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张女士大惊失色,两位老人也听得目瞪口呆,脸上的灿烂笑容立即凝固了。张女士气呼呼地训斥了孩子,没想到女儿接着说:“祝你一路走好,半路摔倒!两腿一蹬,壮烈牺牲……”
一场送别不欢而散,两位老人黑着脸走了。尽管后来张女士夫妇一再打电话解释,恳请原谅,但她依然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父母的不快。
经过多日的认真教育,丫丫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打电话向爷爷奶奶道歉。她对记者说:“叔叔,我以后再也不学那些不好的顺口溜了!”丫丫说,同学们中间流传着很多这样的顺口溜和改编的古诗词,大家互相学习,以记很多此类顺口溜为荣。
丫丫告诉记者,其实她记住的第一个改编的古诗词是跟一个表哥学的:“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由于很小的时候就背会了孟浩然的《春晓》,听了这个改编的诗,觉得很有趣,没怎么费工夫就记住了。
记者调查:“另类童谣”确实不少
当张女士把丫丫的“送别风波”讲给同事吕女士听时,吕女士深有同感地说,她的儿子也被这个“恶搞病毒”传染了。儿子暑假开学后该上小学四年级,刚放暑假时,儿子的一个玩伴来家里玩,吕女士不经意间听到俩孩子背一些改编过的古诗词,其中一个是“锄禾日当午,地雷埋下土。××来锄地,炸成二百五”。吕女士当时火冒三丈,质问他们从哪里学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俩孩子不以为然,反驳道:“班里同学都会背这些诗,大家都觉得特好玩。”
经过“深入调查”,吕女士竟然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记有许多此类篡改诗词的“诗集”,大都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床前明月光,洒了一碗汤,举头拿毛巾,低头擦裤裆。”“书到用时方恨少,睡到中午还算早”……吕女士想都没想,当场就将“诗集”撕了,不料却遭到俩孩子的“强烈抗议”。孩子指责吕女士“少见多怪”,说“诗集”的内容都是与同学交流所得,是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成果”,“不会背这样的顺口溜,跟别人玩就没意思了”。为此,儿子气得三四天没搭理吕女士。
现在,吕女士不再禁止儿子背那些“另类童谣”,但前提是要求儿子每晚必须背一首(篇)正版诗词课文。
同为“恶搞” 动机不同
据一位小学班主任分析,小学二年级之前(包括幼儿园)的孩子背一些“另类童谣”,基本不了解其含义,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如“祝你身体健康,牙齿掉光”,背完后,孩子常常哈哈大笑,自得其乐。他们只是从中感到一种恶作剧式的乐趣;而小学三年级以上,包括初中的孩子,背一些“恶搞诗词”、“另类童谣”,大都是由于攀比心理。
据了解,这些“恶搞诗词”、“另类童谣”有的是学生自己改编的,也有的是通过网络收集来的,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传抄越聚越多。上学时,一些学生喜欢炫耀自己背的“恶搞诗词”,谁会背得多,往往谁就在班上很“牛”、很神气。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里非常流行这些“古诗”,一些学生还因此在私下组织“赛诗会”较量“创作成果”,谁背得少,就会被嘲笑。一些学生费尽心机从各处“收集”,就是希望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
也有的同学利用篡改的顺口溜、古诗词来损人、骂人或者游戏。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称,每当他说完这些段子后,被说的那个同学就会生气,于是围观的人乐得直笑。“真是笑死人了!”调皮孩子这样描绘作弄他人的场景。
在稍大一些的中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恶搞诗词”、“另类童谣”开始失去兴趣,认为这类游戏太“小儿科”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般小学生对“另类童谣”比较“感冒”,大都能说上来几个;即使不会背诵的,也都表示“知道,经常听说”。而几名受访的初中学生都说“小时候会背几个(“另类童谣”),还经常跟同学比谁说得多,而现在早就不玩这个了”。
几名同学介绍,班里即便还有同学保留这个爱好,也把“恶搞”目标转向宋词和流行歌曲,用夸张式的“幽他一默”来对付学习、考试的压力,缓解自己的神经,如“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背着英语,你这样学习到底累不累?明知道自己不会得到满分!”“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家长态度 迥然有别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说的“恶搞诗词”、“另类童谣”持排斥态度。在省会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多背一些古诗词当然是好事,但‘恶搞诗词’往往把古人的东西篡改得‘面目全非’,原来诗句中含有的优美意境和韵味都随之不见了,这容易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孩子可能记住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淡忘了书本上正统的诗句,这让人很忧心!”
赵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回家经常念叨一些篡改过的顺口溜和古诗词,“现在的孩子怎么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呢?真是想不透!”赵先生称,由于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非常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影响,但又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教育,因此显得很无奈。
身为医生的周女士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她读三年级的女儿有时候也说一些“另类童谣”,哼唱一些“低俗的儿歌”,并称这些儿歌在学校很流行。“孩子还小,对很多事情概念模糊,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鉴别,‘恶搞’的东西既没知识又粗俗,孩子学了肯定没好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阅读需要引导。这种把无聊庸俗当做幽默有趣、用语极不规范的‘恶搞诗词’、‘另类童谣’,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周女士说。
而刘女士认为,只要这些“诗句”、“童谣”中没有不健康的内容,“孩子念念也没啥”。刘女士笑言:“前几天还看一个报道上说‘中国青少年的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看看孩子们编的这些‘恶搞诗词’、‘另类童谣’,我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着呢!”
从事汽车配件生意的景先生显然对“恶搞诗词”、“另类童谣”更宽容:“听孩子背诵这些东西,我觉得挺有意思。只要不骂人、不影响考试就行!”
老师:受浮躁的大环境影响,不应该怪孩子,不必如临大敌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认为,小学生的“另类童谣”、“恶搞诗词”更多的是觉得好玩、有意思,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恶意和不健康的意识。
蔡劲林说,孩子的恶搞行为是孩子好玩天性的一种展现,不应该动辄上升为对个人品质的评判。家长应该更多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开始更幽默地对待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的恶搞有时虽然不合适,但其中的创造力也是值得认可的,有些家长和老师可能觉得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不能这样去恶搞,或者不应该随便改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正是人类的不断创新才使得社会获得了不断的进步。在看待孩子的行为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去做对错的判断,应该先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对“另类童谣”如此感兴趣,而学习上的自觉性会差一些呢?是否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影响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对于学习的注重又影响了课余活动的丰富程度?
儿童文学作家、河南省实验小学的王钢老师说,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当中传诵各种顺口溜,比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作为老师,初次听说难免会皱眉头,但听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
王钢老师透露:“在我小时候就曾经流行过类似的段子‘日照油锅生黑烟,遥看烧鸡挂前川。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这首‘诗’二十多年前就口口相传,到今天依然被津津乐道。而听着、说着这样的句子长大的我,不是也没有成为社会的反面教材?”
王钢老师认为,对待“另类童谣”、“恶搞诗词”不必忧心忡忡、如临大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这样的东西之所以会流行,一是源于孩子们所承受的压力——不仅仅是学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父母期待的压力,从而造成孩子们的负担过重、休闲时间太少、没有伙伴、不会玩耍等诸多问题。二是孩子们喜欢滑稽、易于被趣味(当然他们不懂得什么是高级趣味、低级趣味……)所打动的天性。而“另类童谣”、“恶搞诗词”正是迎合了孩子渴望减压、向往轻松的精神需要。
另外,往更深处去思考,这些东西能够产生,其根源还是来自于成人世界。
郑州市八十五中校长孔繁强认为,孩子们中间流行的“另类童谣”、“恶搞诗词”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很大,如手机短信、影视文艺作品以及广告中经常出现一些篡改的顺口溜和古诗词,互联网上一些低俗、龌龊的恶搞手法层出不穷。
孔繁强校长说,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流弊所及,小学校园也不再是净土了。加上小学生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因而小学生恶搞顺口溜、古诗词与周遭氛围密不可分。作为学校管理方,可以叫停“另类童谣”、“恶搞诗词”的校内传播,比如郑州市有许多学校对其严加管制,发现传播“另类童谣”、“恶搞诗词”的学生即给予严厉批评,但孩子们出了校园玩得更疯,传得更快。而且因为孩子的玩伴不一定是同一学校的,结果各校学生互相“串”学,传播速度非常快。
建议:用阳光童谣抵制“恶搞”
蔡劲林说,对待孩子问题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成人对待事物的心理状态,如果总是先看到缺点、错误,说明成人是持批判的眼光来审视问题的。如果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好处,那就说明我们总是能以一种欣赏和认可的态度看孩子。孩子的心灵本来是纯真的,并不会意识到这些“另类童谣”、“恶搞诗词”是低俗、无聊、不健康的。所以,老师和家长也不必对此谈虎变色,要以引导为主,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吸引孩子,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孔繁强校长认为,作为家长和老师,平时应该多读书学习,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比如,该校近年来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阅读量,让幽雅书香占领学生的思想,让垃圾文化没有市场。孔繁强校长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批评力不足等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创作健康向上、好玩搞笑的童谣、诗词、顺口溜,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健康兴趣和爱好。
王钢老师称,如果说我们对社会大环境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尽量营造一个健康的小环境,给孩子读真正适合的好书,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美的、丑的,什么是高雅、低俗,什么是真正的幽默,什么是无聊的搞笑……孩子的品位高了,口味刁了,自然会对“垃圾”不屑一顾了。
王钢老师说,用“阳光童谣”来抵制“另类童谣”、“恶搞诗词”是一个好办法。写童谣的人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儿童本位”的理念来创作,而不能从成人的视角一厢情愿地灌输。“从这个角度来看,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还应该向‘另类童谣’、‘恶搞诗词’学习才对。”(记者 魏国剑)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