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暑假课外阅读书目应远离“功利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0日 11:49   新闻晨报

  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陆继椿

  暑假已过半,如果有关方面对中小学生作一次阅读调查:读了哪些报刊?读了哪些书籍?有些什么体会?不少同学是难以回答的。这不能怪他们,因为即使是假期里,他们也是日程排得满满的,补课的补课,竞赛的竞赛,旅游的旅游;阅读时间少得可怜,处于无计划无安排的随意状态。若是再问:如果给你时间你喜欢读什么?我估计很少同学会喜欢读中外文学名著和科技著作,更不会喜欢读哲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之类的书籍。

  “课外阅读书目”应受重视

  可惜了暑假这个课外阅读的大好时机!既往不谏,来者可追。抓紧机会,挤出时间阅读吧!读好书,多读点。在新课程标准里是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的:小学100万字,初中300万字,高中200万字。这个要求是不算高的,同学们也差不多都能完成。但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则大都是武侠、奇幻、动漫、笑话和青春情感、轻松消闲之类的东西。这些都在新课程标准配套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外,严格意义上说是“离经叛道”的阅读了,怪不得有的家长和教师视之为“闲书”,读它们属于妨碍学习、不务正业之属了。

  这就不能不说到所谓功利性阅读了。有人说我们正处在功利性社会中。学校“轰轰烈烈唱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因而,学生读书有主课副课之分;而主课又有抓分难易之分,语文学科虽列主课之首,但提高分数不易,也就实际地位下降,沦为“小三子”,加之,教不得法,学生对语文课没兴趣,作业负担又重,“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也就受到株连,束之高阁了;学生得了些空闲,只求放松减压,即使去阅读,自然兴趣在闲书了。

  现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了,学校素质教育状况将逐步改观,语文教学改革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发挥语文课的人文作用和工具作用,重视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语文学科在学生个性、特长和品格的形成中,真正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新局面。“课外推荐书目”也必将在各方面的关心和协调下,学生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得到更多更好的阅读指导,饶有兴趣地去阅读。

  经典何时何地都不过时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2岁以前读的东西记得最牢,15岁以前读的东西影响一辈子的阅读,18岁以前读的东西基本建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所有的课外阅读中,经典的、传统的中外名著绝对是重中之重,这可称之为基础性阅读。在这点上是不分时代和社会、也没有过时之说的。这也就不奇怪在美国的中学生阅读书目中赫然开列着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近几年在我国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心得》流行了。

  当然,时代的阅读潮流对青少年的阅读是免不了冲击的。生活的快节奏,使得行色匆匆的人们,钟情于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于是中外名著有了缩写本,老庄经典有了漫画本,而各色口袋书、动画书、网络小说、吃喝玩乐的休闲书,纷纷登场;更不用说大话、戏说、乱改编的电视电影,误导观众作为名著和历史去读了。中学生于紧张的课业之余,略作涉猎,调剂放松,亦无不可;在经典阅读垫底的基础上,学生会自有主张,此种潮流阅读,也就属开卷有益的范围。这当然是兴趣性阅读的一种了。说到兴趣性阅读,自然是因人而异、因兴之所至而异的,课外阅读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聪明的、与时俱进的家长和老师,带学生逛书展、书店、进图书馆,学生更是如鱼得水,各取所需。功夫在课外的效应,至此算到家了。话又说回来,有如此阅读能力的学生,语文水平还会差吗?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暑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