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
过了这个暑假,小宁就要上初三了。在父母的眼中,这个暑假特别重要。但自从放暑假以来,小宁的父母就没“消停”过,原因就是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之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因为要做功课等原因,孩子稍微能有点自制力,而且父母也能管得住,但自从放假以后,孩子开始整天不出门。“我们每天要上班,也不知道他在家里干什么,很有可能在上网。他也不出去,天天闷在家里,你说不是上网还能干什么。”小宁的妈妈焦急地说。
面对父母的怀疑,小宁显得格外委屈。“尽管我是在上网,但是作业也做了,并没有什么错。”小宁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假期里,不要老待在家里,不外出,不与同学交往对孩子肯定没好处。而小宁则坚持认为,这段时间天太热,自己不想出去。双方这段时间为了这些问题,而处于僵持阶段。
小宁坦言,放假在家完全没有约束,生活变得一片混乱。早上起得很迟,而且起来后觉得漫无头绪,不知道要干什么,尤其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刚开始放假的时候自己也不是没有想法,只不过随着假期的推进,开始慢慢地松懈下来,没有了之前的热情,刚放假时候的一些想法也都没有做到。现在,父母也开始观察到了这一现实情况。
指导:胡文宇(“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这类状况在假期中很常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与管理的话,就会出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
从学生角度来说:如今假期过半,应该要回望自己刚开始是如何期待的,曾经是否有过什么想法,很多时候回望能够重新激发自己的斗志。要试着回顾前面一段时间自己的收获,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同时对自己的哪些地方还感到不满,在生活方面还有哪些是需要调整的,以及要明确下一阶段自己要做的事情。这种调整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自我管理,就是要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做一到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要有明确的学习时间,同时要保证每天学习的质与量都能达到要求。另外一类就是交往与活动,可以选择外出帮父母做事,也可以是走亲访友,或是出去与同学玩。当然也可以上一些课外辅导班,或是学生业余爱好学习班。总之,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心中必须要有一到两大类要做的事情,然后在空闲下来的时间里对自己要有一个严格的限定:某类会让自己颓废的事情必须要少做,要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家长角度来说:在假期里自己要上班,不可能每天都陪着孩子,但是一有机会就要增加与孩子的互动。
1、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对生活的规划。
2、要充分信任孩子,不能总是没有来由的怀疑孩子。
3、每天要花时间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分享自己以及孩子一天的生活,通过这种分享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一天的生活情况,孩子也会对家长说出自己今天的感受。这种分享要比死板的监督和追查显得更加平等,但同时也能起到实际的监督作用。另外,孩子也会在这种分享中反思自己。
4、很多对孩子功课比较在意的家长要试着学会欣赏孩子一天的学习成果,不管孩子是否自觉,家长不要一味地以严厉的口吻检查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而是要去欣赏孩子的学习。(王志娟 朱姝)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