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听邻居讲起在他上初中的孩子身上上演的种种趣事:一次去旅游,看到一只驴,孩子却硬说这是“大马”,并嚷嚷着要骑马。吃饭时,他告诉孩子面条是一点点磨出来的,不应该浪费掉,孩子却说面条不是“面条树”上长出来的吗,怎么还用磨?还有一次,邻居两口子有事深夜才回到家,一进门孩子就嚷嚷着“饿死了”,又气又疼的邻居问你怎么不自己做饭,孩子居然说方便面都吃完了,还做什么饭?
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真的很好笑吗?我觉得这更多地是一种幽默下的悲哀。究其原因,现在的学校教育难辞其咎。
现在的学校里,课程越排越紧,越开越多,孩子们连玩的时间都挤不出,更别说去做饭、洗衣、做家务,而关于马长什么模样,面条怎样种出来,对于他们而言,恐怕是比“奥数”、“竞赛”更伤脑筋的题目。“指驴为马”之类的笑话,尚能博大人一笑,可“五谷不分,六畜不辨”的孩子,能否在几十年之后的社会上生存,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的孩子共同参与的一项调查中,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学习和做家务的时间都名列第一,不过学习时间是正数第一,做家务的时间却是倒数第一,主持这次调查的外国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难以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更难掌握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基本技能。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身边,多了一副副“小眼镜”,一个个“小胖墩”、“小学究”,却少了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明天的独生子女,将如何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问题上立足,或许在家长眼里实在谈不上重要,可是,当中学生“指驴为马”,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研究生写信只写“爸爸妈妈收”时,我们还能说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吗?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的最佳答案,就是让孩子们少上一节“基础课”,多上一节“生存课”。
或许,你会认为现在学好“基础课”,才能为将来成材打牢基础。但是,社交能力决定社会地位,动手能力影响生活质量,要想成材,先得成人,练就生存的本领,才是人生真正的基础。老鹰生下小鹰,老虎生下小虎,都要教会它们怎样觅食,如果不这样做,小鹰、小虎就会饿死。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你我,是否也应有所触动?尽管人不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但“适者生存”的道理,却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孩子总有一天要接触社会,接触竞争,今天让孩子学会了生存,而不是躲在温室里,明天孩子将生活得更温暖、更轻松。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