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口才对一个人的发展如此重要,既然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口才的培养,那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口才?
培养孩子的口才不像辅导孩子学语文、数学那样,有章可循,有书可依,家长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这里,我把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说给大家听听。
我觉得,要让孩子有口才,首先要从发音抓起,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而要孩子有正确的发音,育人者必须用普通话语音来做示范。一个人要想口才好,会说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试想,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听起来极具口才,可是因为是一口方言,说了些什么,没有人能听得懂,如此之“口才”,又有何意义呢?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探讨问题的重要工具。我一直认为,说好普通话,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作为现代人,必须说好普通话。
教孩子说普通话,首先父母要会说普通话。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语音,主要是靠模仿。有些家长无论如何也说不好普通话,那也不必犯难。可以播放用标准普通话播音的磁带,引导孩子去模仿;多让孩子和说普通话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多鼓励孩子用普通话朗诵儿歌,背绕口令……小孩子在语言方面的领悟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只要用心引导,孩子会很快打下说普通话的基础。
在我家里,普通话绝对是“家庭主导语言”。我生在吉林,东北方言本就接近普通话,加之我从小注意纠正个别字的方言发音,所以一直说着相对标准的普通话。尤其后来经常接受电视访谈,而且在电台主持节目,走上大学讲台授课,我越发注意自己的发音,努力做到发音准确。
而我妻子毕业于师范院校,普通话训练是大学学习期间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工作后更是将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
在我家里,最经常搞的活动就是诗歌朗诵会。我平时就喜欢诗朗诵,没事的时候有心情了就高声朗诵毛泽东诗词。而妻子身为教师,平日里少不了接触朗诵,有时在家里也和我就某段适合朗诵的文字进行切磋。女儿上了幼儿园后,学了很多的儿歌,回家来也要朗诵给我们听。于是一家三口就可以搞朗诵会了。每次都是我开场,一首《沁园春·雪》拉开朗诵的序幕,抛砖引玉,女儿就上了场,一首接一首,直到累了,才想起还有她妈妈没有上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们举行的活动便不再局限于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陆续加入到家庭活动中来。有时我和妻子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论,也会邀请女儿参加,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为我们做裁判。当她判定某一方为胜者时,我们会要求她说出如此“裁决”的理由。
有时我和孩子一起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我会鼓励她把剧情讲给她妈妈听。于是每看完一集,她就拉着妈妈:“妈妈来,听我给你讲这一集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了……”
除了在家里搞一些训练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我还利用各种机会带孩子走出去。比如亲友聚会,谈到和女儿依依有关的事情,会让她担当陈述者,讲述事情的经过;和朋友、学生联欢,带上她,找个机会让她当众表演节目,偶尔还会让她客串一把主持;电台、电视台对我进行访谈,只要节目许可,就带上孩子,给她一个展示的机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