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教育近几年受到了太多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从“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再到“高初衔接“,到处能看到家长忙碌的身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三个衔接教育中,初小衔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升入初中后,孩子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压力——中考,而这个时候孩子正好进入青春期,那么,小升初要做好哪些转型准备呢?
先关注孩子心理
小帆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然而,到了初中变得不喜欢学习,经常和同学出去玩,和家长唱反调,曾经家长眼里的好学生成了家里的难题。是什么让小帆改变如此之大?原来刚上初一不久,小帆和班主任老师请假没有批准,从此后小帆开始上课不听讲,后来老师找了家长,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严重了,以至于成绩急剧下滑。
小升初学生更多需要的是心理的关注,其次才是学习能力与知识的培养与学习,有着多年衔接教育经验的清大学堂的姜垣君老师说,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从“幼稚”逐渐“长大”的过程。在小学的时候,老师会有很多时间来管理学生,也让学生一直处于“被管理”状态。升入初中后,从家长到老师都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上,而且学习的课程一下子变化很大,学生在心理上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很多学生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的,需要“被”关注和关心。所以,到了初中第一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能够从心理上适应升学带来的各种变化,才能保证以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习惯养成很重要
据青岛53中副校长高虹介绍,多数新生刚入校时都会表现出有些不适应。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而初一就增加了历史、地理 、生物、政治等学科,猛增的学习量往往让初一的新生难以适应。
首先要主动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可能就不再重复。要主动去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包括语音、板书、思路 、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想做到这一点有两个诀窍:一是预习,把第二天的功课尽可能看懂,并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听,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多请教,主动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向老师介绍,从一开始就不能欠学习账。
其次要摸索适合自己的学法。由于学习的难度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
最后要学会与人交往。到了初中人际交往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家来自不同学校,彼此陌生,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孤独,想念过去的同学。要摆脱这种状态,就要积极主动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大胆和同学搭话,热情为班级做事,比如帮老师发新书,值日表还没有排好时,主动去清扫卫生……无形之中你就和同学、老师“混”熟了,朋友多了起来,陌生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特别提醒
家长也应列转型计划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生在学校里,以“管”为主。“到了中学,从初一开始,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觉、自制 、自理 、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以促使他们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体 。”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战志蛟表示,刚升入初中不少孩子会因认识上的混乱而放松自己,不认真听课,过不了几周,就会因跟不上班而失去了入学时的“雄心壮志”,陷入穷于应付的困境。
家长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把握好孩子进入中学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隆重的开学典礼,第一次参加班会,第一次制订学习计划,第一次听初中老师讲课……让每一个“第一次”都能成为孩子的良好开端。
温馨提示:为做好初小衔接,清大学堂姜恒君提醒广大家长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具有充分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使孩子能够迅速适应快节奏的初中学习生活,优化孩子的学习习惯;
第二,了解和掌握文、理科学习方法的不同,梳理初中知识体系框架。让孩子拥有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习惯。
第三,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节情绪,激发学习动力。(本版撰文/韩红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