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部分中小学生暑期课业负担问题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 14:08   新华网

  ■“新华视点”记者 刘敏 章苒 沈洋

  刚刚结束的暑期对于一些中小学生而言,也许是轻松愉快的,而对另一些学生而言,却是紧张而忙碌的,仿佛暑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由于暑期作业、课外辅导班等接踵而至,让不少“被绑上战车”的孩子身心疲惫。

  作业负担重 题海茫茫

  这是北京市一个“小升初”学生的暑期作业“账单”:

  语文、数学、英语近200套习题,每套平均用时1小时;以上主课各一本暑期作业,完成一本约需半个月;8篇作文,平均每周2篇多;2篇读后感,每篇需引用6处原文;参观一处人文场馆,写一篇考察报告……

  今年12岁的宋晓宇这个暑期过得并不轻松,为完成以上作业,他每天朝九晚五地跟妈妈一起去单位“上班”,有时晚上还要“加班”。日记里,晓宇郁闷地写道:“作业太多,真没意思。”

  近年来教育部门“减负”文件和通知频出,对学期内学生作业量和上课时间作了严格规定。然而,学校方面总有办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至于寒暑假期间该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老师自主性比较大。

  北京石景山银河小学语文陈老师告诉记者,小学生假期作业通常有3套基本习题,这个数量对于学生并不多。但各科老师一般都会根据本科课程进度布置额外的作业,有些还会给学生推荐配合课外辅导班的教材,这样一来学生的“总工作量”就会很大。

  陈余新是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学生,今年他的作业中多了一项“暑假生活课程行动”,虽然只有薄薄12页纸,但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阅读、练字、探亲访友、综合实践等内容。他说:“作业看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很费劲,暑假作业在开学前一天才完成。”

  陈余新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些内容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出门实践又要拿电脑,又要拿相机确实有难度。素质教育的创新我们表示欢迎,但要求小孩子“一口吃个大胖子”的确不现实。

  补课压力大 疲于“赶场”

  8月28日的北京市某高中一间教室里,30多名学生正在预习高三数学,嗡嗡旋转的电扇不敌闷热的天气,个别学生昏昏欲睡。文科学生王恒告诉记者:“这是暑期学校补课的最后一天,同学们虽然疲于‘应对’,但不敢懈怠,有时候真想体验‘退休’是什么感觉。”

  眼下各地的暑期培训班已成常态。强化班、冲刺班等随处可见。很多中小学生前脚从学校门出来,后脚又踏进了补习班的门,暑期培训班课程成了一些学生的必修课。

  北京市东城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坦言,暑期比上班还忙。工作7年的她每年都在外面的补习班带课,平均每个假期教二十来个学生。而她在学校所带的班级几乎一半的孩子暑期“开过小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小学生补课普遍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和奥数上,而奥数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道坎。一些地方的重点初中用奥数成绩作为招生标准的一项,部分学生甚至为此同时上两三个补习班,这种单是为了升学而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补习,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新的补课内容,比如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加了体育集训班,为来年的中考体育测试备战。在杭州,根据相关规定,中考体育考试有三次机会,学生可以在跳远、跳绳等项目中自主选择,按最高分录取。与文化课相比,从体育上提高成绩似乎成了一条升学捷径。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减轻应试压力,结果事与愿违。体育成了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最后成了学生的新负担。”

  学生“减负”不能流于空谈

  暑期本是孩子放松娱乐、丰富课外知识的时间,而长期以来的升学压力让暑期偏离了本身含义。一个辛苦学期的结束却意味着另一段辛苦学习的开始,不少孩子身心俱疲。

  令人费解的是,“减负”年年提,“增负”年年有。许多地方明令禁止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特别是那些面临“小升初”和“中考”的学生。

  究其原因,大概有家长对孩子“金榜题名、仕途高升”的愿望,有孩子们对竞争社会“适者生存”的无奈,最根本的还是“唯考分论”的因素。采访中一位老师直言不讳:“现行以考试衡量学生的制度不改变,‘减负’就是一句空谈。”

  应试教育催生了“唯考分论”,在这种考试制度下,一些家长对于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很难兼顾。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傅先生说:“孩子本可在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但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在主导着他们。更让人担心的是,孩子们逐渐习惯了这种紧张的、不间断的学习生活。”

  近日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通过“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等方式为学生“减负”。对于升学压力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原因,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改革措施: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对此,熊丙奇教授指出,要切实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不但要从体制上扭转目前“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局面,还要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减负”不能仅仅是一个“愿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