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PK
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开学典礼是人生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启,是一个神圣的仪式 ——学校
老师应通过开学典礼向学生传达通用的价值观 ——评论家李承鹏
功利主义在走过场?
开学典礼在走过场和功利化,成了学校之间的PK赛,学校为了宣传自己 ——业内人士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热热闹闹地过去了,在这些或热闹、华丽,或严肃、沉重的开学典礼背后,集聚的是各个学校大队辅导员的心血和汗水,不少做法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但是,有些学校的开学典礼推出来之后,却没有迎来掌声。有人认为,这几年小学开学典礼日益成为一个小学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的PK台,开学典礼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生的平台,还注入了更多的功利色彩。你认为呢?
开学典礼开启人生一个新阶段
草堂小学,实验小学是成都的两所名校,开学典礼上,两校都有其传承和特色。实验小学已经持续10年,老师守在校门口和新同学互相鞠躬致礼,草堂小学也以诗歌为特色,在国学和诗意中找到了开学典礼的传统。而每一年,老师们仍要在开学典礼上费一番苦心。
为何如此重视开学典礼那么几十分钟?
草堂小学分管一年级行政的彭老师认为,尤其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开学典礼是人生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启,是进入校园的第一课。全校老师工作人员有义务为孩子们备好这一课。这是一个神圣的仪式,能在每一个小朋友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实验小学德育室年主任认为,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应该有目的性,都应该让孩子们有所学、有所得。而开学典礼应该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向全校师生传达新学期的目标与规划的平台。一场好的开学典礼要用最贴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切实能了解新学期的努力方向,有意识地完成对自己的规划。
开学典礼咋成了学校PK大赛
不过,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依照良好的初衷来办开学典礼。
城郊一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的开学典礼也越来越成为学校间的PK赛,因为是社会各界都关注教育的一个节点性时间,也是学校宣传的好时机。为此,怎样出新意?怎样吸引眼球?怎样结合社会热点,投领导的喜好?往往成为了一些校长选择开学典礼形式的出发点。
一位曾经在一小学负责过德育工作的王女士也认为,如今确实有些学校的开学典礼显得走过场和功利化,为了达到效果,只选择部分学生参与,并且方式上过于敷衍,“最终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折腾了孩子”。例如,其所在的学校一次让孩子们感受成长,但因为场地限制,全校实际参与种树的孩子只有5人。
中学开学冷清背后的功利
与小学热闹的开学典礼相比,中学在开学时显得冷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是由于社会对教育功能的定位造成的。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小学是培养孩子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除了在6年级,其他学段,家长对成绩不是太看重。到了中学,升学的压力开始挤压了大众对教育的认知,所有的人变得功利起来,对花哨的开学典礼不太感兴趣。
一名老师的苦衷
为了典礼有创意 女辅导员“跪求点子”
一位做了3年大队辅导员的教师透露,学校对开学典礼的创意要求高,是一个折磨
对孩子来说,开学典礼或许是个充满期望、带着某种神圣感的仪式,而对于当了3年多大队辅导员的刘芳(化名)来说,“开学典礼就是一个折磨”。
这种“折磨”源于想不出开学典礼的点子和创意。刘芳所在的小学每年开学典礼都是由学校德育办和大队委在操办,校长要求每年的开学典礼不仅要有新意,体现学校特色,还要吸引媒体关注。刘芳认为,学校文化是既定的,社会的热点是新的,要把两者结合,再翻出新来,简直太考水平了。
刘芳上学期末就开始想开学典礼的事了。她最初设计的主题是“环保”,让新同学在开学时一起种下一棵“成长树”,寓意孩子和小树共同成长。
这个点子在德育办主任那里就遭否掉了,理由是“去年有学校这么搞过了。”
“捐款吧,太老套;许愿吧,太空洞;煽情吧,似乎到了开学也没情可煽了。”暑假里,这些“点子”一一在刘芳脑中闪现,但都不好。8月20日,刘芳进入了“最黑暗的几天”,在家连续40多个小时上网查资料,还向学过新闻的朋友“跪求点子”。“到处求点子,老公说我,人都要变成点子了”。
8月23日,她又提交了一份创意。让老师排在校门口,亲自为每位同学颁发新书。点子虽有些平淡,但好歹和学校的文化很贴。校长要求她在细节部分添加一些东西,让活动更有仪式性。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实习记者 杨艺
一名家长的疑惑
开学典礼上 中国学生为何唱外国歌?
一位在蓉的德国家长对女儿所在学校要求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唱英文歌曲感到遗憾
昨天是女儿小学入学的第一天,周女士在先生的陪同下参加了女儿的开学典礼。周女士的先生是一位德国人,对比当天女儿的开学典礼,两口子有些搞不懂:中国学生为啥要唱外国歌?
刚接到学校的通知,孩子的开学典礼父母必须一同前往,这让周女士有些摸不着头脑。学校说,这是出于对孩子安全考虑,加上开学典礼有孩子与家长互动的环节。
然而,曾在日本留学的周女士介绍说,日本小学生新生入学都是不需要家长送的。在开学的头一天,学校会给每个高年级的同学指定一名新生。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会前往指定学生家里接新生同去学校,并引导新生参观校园,介绍学校及学习情况。放学后,再负责把新生安全送至家里。在整个新生入学的过程中,从不需要家长陪同,更不存在“必须”前往的道理。
在德国,新生的入学是欢迎家长前去观礼的。然而德国绝不会把开学典礼安排在周一。怕影响父母的工作,开学典礼一般都安排在周末。
如今,为增加开学典礼的趣味性,不少学校会融入文艺表演。而一些标榜国际的学校,会增加一些英文表演的节目。周女士女儿所在的学校也是如此。
周女士的先生虽是一个德国人,却酷爱中国文化。刚来成都两年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周锦福。曾经,周先生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好的,因此把孩子送到中国学习。
在开学典礼上,孩子们齐声演唱的英文歌让周女士夫妇感到有些遗憾。周先生表示,中国有那么多动听的歌曲,何不唱一首中文歌呢?周先生认为,在不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中国古老而优秀经典的一些文化却渐渐消失。外来的东西不见得就一定适合中国的环境,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还得留住中国传统的美。成都商报记者
从几代人的开学第一天 您读懂什么
上世纪50年代:有书读是种奢侈
倪正良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倪老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在农村能读书更是一种奢侈。如今,倪老已回忆不起开学第一天的详细场景,只依稀记得,那时父母都忙着挣钱养家糊口,是姐姐把他送到学校门口的,之后转身离去。学校没有什么开学典礼,更没有任何仪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典礼=校长讲话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书读不再是奢侈品。然而在开学的第一天,真正能让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开学典礼。张小姐回忆开学的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没得印象,反正就是升旗仪式,还有就是校长和老师的讲话。”
进入二十一世纪:累得学生哈欠连连
背着大书包、胸前挂着大水壶,“全副武装”的孩子跟着家长早早地赶到小学所在的街道,那里已人满为患,车满为患。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将大门口的马路都拥堵瘫了。
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们东张西望,玩手指,捡地上的礼花碎片……更多的孩子则是哈欠连连,站着发愣。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实习记者 杨艺
各方观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开学典礼?
家长:仪式承载的必须要有价值
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一位家长表示,开学典礼所承载的东西必须要有价值,而不是偏离教育本质的,不能搞形式和走过场。
魏明伦:典礼应融入办学理念
在著名剧作家魏明看来,小学生开学典礼不应该是模式化、公式化的仪式,而更应该融入本校的办学理念,活跃一些,生动一些,给学生和家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学典礼对于每一个新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李承鹏:典礼应传达通用价值观
足球评论家李承鹏认为,开学典礼不应该如“阅兵式”一样,校长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宣布着什么是不对的,什么不应该。老师应通过开学典礼向学生传达一些有用、有意义的信息,传达通用的价值观。开学典礼应该有一些趣味,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具体到成都的学校的开学典礼,他还建议融入一些成都本土元素。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实习记者 杨艺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