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学第一天“走丢”3孩子 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11:20   东南快报

  在庆幸孩子最终都找回来的同时,我们更关注如何防患于未然:从学校到家庭,如何防止孩子走丢事件发生?从“天天玩”的幼儿园到“玩中学”的小学,我们要怎么帮助孩子成功“软着陆”?

  本期《一起聊》邀请家长、老师和儿童心理专家,聊一聊怎样让你的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

  新生走丢年年有,怎样避免才是好

  每年都碰到孩子走丢

  所幸派出所都找到了

  主持人:昨天我们报道了3个孩子走丢,你们遇过小朋友走丢的情况吗?

  李惠生:我们象园派出所基本上在每年开学都会碰到一两次,幸运的是,都能及时帮他们找回走丢的小孩。

  胡媛媛:我班上没有小朋友走丢,但有遇到家长未及时接走的情况。

  张仁川:如果家长太迟去接,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面对灾难和挫折时心理就比较脆弱,容易焦虑。

  托管人数太多容易出错

  学校要规范接送人身份

  主持人:我们昨天报道的孩子,父母都准时来接了,结果还是走丢了。

  胡媛媛:其实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托管的孩子非常多,他们老师可能没办法认得每个孩子,建议一年级的孩子家长还是自己接送好。

  李新志:学校要规范接送人的身份,例如出示身份证或出示学校盖章的接送卡,保证跟学生信息对上号。

  自制胸牌写上家长电话、地址,陪孩子熟悉回家路

  主持人:怎么避免孩子走丢呢?

  胡媛媛:我们学校在新生报到第一天就进行安全教育,放片子教孩子们不要跟陌生人走。还让家长把姓名、电话留下来,统一制作胸牌。家长接走学生时,老师会根据胸牌核对信息,如果家长找人接或没能及时接,我们可以打电话核实。

  李新志:我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我把胸牌做得特别大。每天把他送到校门口就给他挂上去,这样万一迷路了,好心人也可以根据牌子给我们打电话。我每天都是步行送他上学。开学前我就带他在家和学校之间多走了几回,跟他说,万一真的走丢了,要找警察。拿出牌子来给他们看,让他们帮忙打电话给家长。

  李惠生:嗯,还可以让孩子记住家长姓名、电话号码。家长还可以与学校约定,除家长或者指定的人外,不要让其他人接孩子,避免意外发生。

  上课跑厕所乱走动,不适应症还挺多

  一年级女生更爱哭适应也快,男生勇敢但不够成熟

  主持人:胡老师,第一天上学都遇到什么状况?

  胡媛媛:早上来上学,女生会更爱哭一些,小男生的表现会更勇敢一些。

  第一天我做自我介绍时,突然一个小男生站起来,大喊一声“我要上厕所”,然后就往外跑。接着全班哄堂大笑,纪律就乱了。还有的就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女生和同年龄的男生相比,相对成熟。许多男生在课堂上仍然认为是在幼儿园里,不能够静下心来听课,而女生都会乖乖坐下,认真听课。

  张仁川:这个年龄段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可以慢慢培养。

  适应新环境表扬很管用,爸妈带的孩子特别自信

  主持人:怎么样让孩子更快适应校园新生活?

  胡媛媛:表扬一定比批评管用。课堂上如果纪律乱了,我就喊一些小口令,比如:好学的孩子在哪里?他们就会立刻坐端正,一起回答:好学的孩子在这里。

  张仁川:升小学的孩子有几件事情建议做的:一是带孩子参观小学,对孩子课桌、厕所、课堂纪律等都要有描述,让孩子有个小学概念;二是尽快地建立孩子之间的小集体,他们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有后盾,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主持人:你觉得家长要怎么配合,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胡媛媛:家长一定要跟老师多配合,孩子其实还没有做作业的概念,一开始经常会忘记做作业。一些细心的家长会很配合帮忙检查孩子作业,这样就容易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主持人:根据你的带班经验,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是从家长身上找原因的?

  胡媛媛:我对比过班里行为规范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学生,发现一个特点: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很任性,不懂得怎么跟同学相处。由爸妈带大的孩子都特别自信,有些孩子一来就跟我说:老师我想给你念首古诗,我在幼儿园里特别棒。

  所以我建议,最好由父母亲自来带孩子,言传身教比课堂教育更重要。

  建议家长:正确家教,缩短不适应期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如何让孩子适应新环境,实现角色顺利转换,以下方法提供家长参考。

  ●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可根据学校时间安排制定作息时间表,做作业时,可以15至20分钟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只能专心做功课。

  ●给孩子保留一定的独立空间。如果你想保护你的孩子,你就必须给他一定的自由度,让他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是家校和亲子之间的,家长要学会倾听,避免用否定的语言对孩子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学会自理。●让孩子明白学习的艰苦性。●不随意议论学校和老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