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点:经典移出课本 背影并未远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10:05   重庆晨报

  文/王方杰

  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新闻详见本报今日7版)。

  这一改变,几小时内网络跟帖达到7000多条,10万人参与讨论。

  不得不承认,这些被删除的作品至今让人耳熟能详,是名篇中的名篇,经典中的经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文学价值。因此有网友抱怨说:鲁迅的作品,记录了我们那个屈辱抗争的时代,删除了他的经典作品,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拿去给后人记忆和传承?一个民族不光要向前,前进的途中也该时时看看过去,不忘历史啊?

  确实,这些经典名篇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直到今天,阿Q的精神依然鲜活,“父亲”的背影依然清晰,周朴园的形象依然栩栩如昨。包括《故乡》、《孔乙己》等作品,这些具有强烈时代特征,悲情人物命运的小说,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深受读者喜爱。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赞成把这些选用多年的经典作品从语文课本剔除,这也从另一个意义上证明这些作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和传承意义。   

  但笔者认为,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从语文课本中移出,新选入巴金、余华等名家的作品,并不意味着鲁迅精神的消逝,更不是对鲁迅作为文坛巨匠的否定。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新生事物”,对具有尝试性质的新教材改革,是无可厚非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名家名篇从语文课本中移出,诸如网络、书籍等阅读途径是畅通的,学生们随时可以阅读欣赏,“移出”并非封杀,网民们不必为从课本中看不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文章黯然神伤。

  再者,鲁迅作品在不同时期也风格各异,也许并不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阅读,中学生未必能真正读懂,到了一定阶段再读其作品,说不定效果更好些,即使退出中学课本,将来也可以选到其他更高阶段的教材使用。

  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浩瀚如烟海,不都是语文课本所能承载的,实际上,语文课所起的更多的是“打开一扇窗”,教材换血不会带来太大影响,没有必要过于放大此话题。

  鲁迅作品的经典,并不以是否入选教材作为标准。他的伟大,则在于任何年龄段读其作品,都会有其独特的感悟,这如同读《红楼梦》一样。我们难道因为《红楼梦》伟大,就要将其放在教材中吗?显然不是这样。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