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方都流传这样一句话“要发财,印教材”。事实也是如此,有关报道表明我国一亿多中小学生,每年仅中小学课本就有一万多种、80多亿册,400多亿元的销售额。如果加之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教材,每年的市场销售额近千亿元。按国家规定,教材的零售利润不得超过5%,但实际上一些地方编印教材的直接利润已高达45%至50%,教材出版业已经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最近安徽五地市秋季开学临时更换教材,就被指责存在行业潜规则,教材利润引发的教育变质不在少数。
前几年《法制日报》曾报道,在北京举行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研讨会上,北师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相关负责人对中小学教材出版中的“租型”提出强烈质疑。所谓“租型”,就是一方把编好的教材版型租给另一方,由另一方来印制教材,并支付租型费。显然 “租型”是一种出租版权的民事法律行为,要以双方的自愿为前提。可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材市场上,“租型”却是强制性的。比如,一些省份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凡是进入当地的外省教材必须“租型”。于是,“租型”成了教材市场地方垄断的借口。换句话说,强制“租型”行为直接导致中小学教材市场的“诸侯割据”,形成了教材非同步化发展。事实上这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行的教材租型政策违反了《著作权法》中关于复制权的相关规定,也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教材编印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方面,由于教材开发企业市场占有额的减少、利润的降低,打击了投资开发的热情,阻碍中小学教材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优秀的中小学教材无法进入各地市场,导致各地中小学教材形式单一,质量下降,最终受损的是学生。另外,教育负担会由此隐性增长。
为了打破中小学教材编印中的“诸侯割据”,促使中小学教材市场公平竞争、提升教材质量、减轻教育负担,有益于提供和使用科学规范的统一教材,为此民建会员杨建光建议:
一、必须砍掉“租型费”这一行业隐性垄断规则
大凡“高利润就必然有高垄断”,中小学教材的租型费既然是违反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就应该砍掉其作用形式和存在领域,要清理整顿该行业这种隐性垄断行为,避免出现“业内”违法和行政错位。
建议一些省、市要主动取消教材“租型费”这种创收方式,要打破中小学教材编印带有“地方保护”性质的条例和规章,要建立起适合标准教材编印、通行和使用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有关管理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改革任务,治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实行教材分级管理。
二、教材区域编制要走统一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中小学教材现在还仍在是在“诸侯割据”的状态下发展,这种发展状态不利于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出台相应的规范化教材。要实行区域合作,走教材编印、使用、管理统一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避免出现教材混乱。
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出现纯商业教材。其教育内容必须是国家基础教育内容或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要避免一些地方利用教材或辅助教材做商业广告的行为。
三、大力提倡和实施“循环教材”
根据节能环保要求,有一部分中小学教材是完全可以走循环再利用的道路的。有关教育机构应提倡并大力实施“循环教材”要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健全其发展制度,以规范化的操作和制度化的保障,切实提高“循环教材”的利用率。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成果,减少教育成本。
另外,还要大力开发以电子读物为载体的“无纸化”教材,切实发挥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倡学生使用电子读物等“无纸化”教材。有关管理部门同样要规范好其教材内容、使用方式、后期维护和更新等具体事项。
四、要对中小学使用教材及辅助工具书目做出限定
致使中小学教材“任意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教材和辅助工具书目等没有具体规范的书目方案和限价手段,也没有相应的参考和参照标准。这样一来,就容易让一些人钻了“印教材、发大财”的空子,从而增加了教育成本。
这样就应考虑统一或局部统一中小学教材使用书目和规范项目,要有明确的参照标准,避免教材选取工作中的“任意”行为和“地方保护”行为出现。在把这种标准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监督。
五、必须重视教材领域内的腐败问题
编印教材领域,已经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领域。其高额的利润率和垄断手段,很难说不存在一些腐败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把此领域内的腐败问题进一步清查整顿,涉及到触犯国家法律的问题要交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警示有关人员并接受群众举报,赢得民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