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走出教师节送礼的“囚徒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15:14   南方报网

  作者:熊丙奇

  9月6日,教育部网站推出了十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据悉,这是教育部首次以学校联名的方式发出不收礼的倡议书(据9月8日新华社报道)。

  每逢教师节,送礼,还是不送礼,是一个令家长纠结的问题。近日某地有调查显示,六成家长给教师送过礼,100%的教师收到过学生(或家长)赠送的礼物。那么,教育部网站挂出的倡议书,能够在今年带来节日新风吗?

  情形并不乐观。我相信,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师德师风整治,在教师节这一天,主动索礼的教师,当属极为个别现象,除非其想体验一下“顶风作案”的刺激——要索礼,放在其它任何时间都可以——教师节送礼的关键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家长怕没有送礼,影响教师对孩子的看法,进而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与生活。这是绝大多数家长送礼的心态。

  教师节的送礼问题,实际上是使一个非合作博弈、不得不参与博弈的家长,陷入了“囚徒困境”。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根据其他家长的行为,来做出对自己孩子有利的选择:如果其他家长送礼,自己不送,将影响孩子;如果其他家长不送,自己送,则对自己孩子有利。这样分析下来,家长认为对自己孩子有利的选择,是送礼。于是大家都送。而事实上,这并非最优选择,对所有家长都有利的均衡做法,应是“都不送”,但由于家长彼此不沟通信息,“不合作”,而很难达成这种均衡。

  教育部网站挂出的倡议书,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吗?从博弈看,这一倡议没有给家长任何有益的信息。首先,家长送礼与教师不收礼,是两回事。家长送礼、教师不收,在家长看来,这也相当于完成“送礼过程”,给教师一个好的印象;而家长不送礼,“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其次,这毕竟只是一纸倡议书,而且是针对教师的,可家长不是与教师博弈,是与其他家长博弈,家长们不需要分析老师收不收,而是关注其他家长送不送。反过来,这一倡议书,却可能加剧家长对其他家长送礼的担忧,甚至可能有一些“迟钝”的家长,看到倡议书,才想起:教师节快到了,应该给教师有所表示了。记得在过去几年,有学校就主动给家长致函,教师节咱不收礼,弄得家长马上去准备礼品——谁知道这是真不收,还是假不收啊?

  在笔者看来,解决教师节送礼这一纠结问题,让家长走出“囚徒困境”,关键在于让家长之间的“不合作”、“信息不充分”,变为“合作”与“信息充分”,这就是在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共同协商、沟通处理与学校、老师交往的事宜。事实上,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家长委员会是参与学校管理、决策,以及办学评价、监督,维护受教育者权益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近年来越演越烈的家校冲突、师生矛盾问题、受教育者权益受侵犯问题,都与没有参与学校管理、办学评价的家长委员会有关。如果有家长委员会,家长们根本不用担心不给教师送礼,会遭到教师的不平等对待问题,假使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可以向家长委员会提出申诉,家长委员会进而向学校教师委员会申诉,学校必须调查,给出相应说法。

  说到底,教师节变调为“送礼节”,节日中温馨的祝福与问候,成了利益博弈,都因受教育者权益的表达与维护机制不健全。因此,比发布倡议书更要紧的是,在各类学校,真正启动建立健全受教育者权益表达与维护机制。这是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师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