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10月份,意味着新班级的班干部选拔工作将要提上议事日程。每年这个时节,学校总会采取不同的竞选方法来遴选出优秀的小干部,而一些家长和孩子却会为怎样当上班干部“费尽心机”,使出各种招数。那么,班干部这块“奶酪”为何如此异常诱人?
[选举流程]
各年级选举时间、方法略不同
对小一、预初和高一学生来说,由于刚入校,老师和学生间、学生相互之间还不甚了解,所以一般会由老师根据上一阶段老师对该生的评语和材料等,先选择一些学生作为临时召集人,负责班级里的事务。而一般在期中考试后,随着学生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可以选班干部了。目前学校广为使用的是以自荐的形式来选拔班干部。这就需要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最适合哪个职务,并勇于展现自我,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让其他同学信任你。
[“冰点”现象]
孩子想靠“送礼”当班长,家长教育反受讽
日前,一位家长在丫丫网上述说了自己的尴尬——本市一所小学2年级的男生平平放学回到家,告诉父母:“过两天要改选班长,我已经收到其他小朋友拉选票的礼物了。我也很想当班长,我也买一些东西去送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对我留下好印象。”身为公务员的爸爸当场就火了,批评说:“小小年纪就会搞这一套!竞争应该以公平为原则,竞选班长也是一样的,想当班长就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不要老想着讨好别人拉选票!”平平听后很不高兴:“大家都送礼,就我不送,不是已经不公平了吗?”并质问爸爸:“如果不搞关系,就算我表现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其他小朋友的支持,做到班长。”平平的父母当场就懵了,完全没有想到儿子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后来,平平妈妈找儿子谈话,他还很委屈:“班上同学都是这样的。”
此事在网上引起争议,有家长认为“孩子该打”,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有前途”,网友“风行水上”说:“现在的孩子不再天真烂漫,过早被灌输了社会的‘潜规则’。”
一些孩子认为“功利”有理,家长无言以对
这类事情并不罕见,现在有不少孩子认为“功利”有理,家长感觉无言以对。
读者贾先生说,自己9岁的儿子为了评上优秀干部,不惜偷偷向老师打“小报告”,出卖同桌好友,让对方失去参评机会。网友李女士也说,她的女儿还不到10岁,为了当上班干部,竟央求她给班主任送礼。还有家长反映,朋友的孩子为了在作文比赛中取胜,给竞选学习委员增加胜算,干脆请他代写竞赛作文。一些家长表示,很难接受天真的孩子采用如此成人化的做法。孩子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有理由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呢?
[业内分析]
两种极端现象原因为哪般?
在选班干部中的一些怪现象,已经被不少媒体报道。而据老师介绍,在选班干部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极端。一是家长争先恐后希望自己的孩子当上班干部,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低年级中。学生往往会给身边的同学送些小礼物,希望同学能在最后的选举投票中支持自己。而家长一般也默许孩子的这种做法,并做孩子送礼背后的出资人;二是孩子或家长主动提出不要做班干部,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毕业班中,主要原因是担心做班干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并影响孩子最后的中、高考成绩。
班干部“被功利化”不可取
曾几何时,班干部的手臂上绑着的红“杠杠”特别显眼,老远走来就能看见。而这些杠杠也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你是一名品学兼优、肯为集体出力的学生。而如今一些功利色彩逐渐蒙上“班干部”这个名词。
但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将“班干部”这个名词功利化肯定不可取,一些家长在理解班干部这个词时有失偏颇,认为如果孩子做了班长,那说出去自己脸上也有面子。但是做班干部并不像某些人想的那样有特权和优先权,班干部最重要的是服务大家,有时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因此,不少老师表示,学生在做班干部前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专家观点:提供孩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不必讨论是否应让孩子实施“潜规则”,而是应该改变做法,提供孩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例如学校应该开设社交课程,通过正规训练,让孩子学会赢得支持;建立班干部选举的良性机制,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拥有团队精神,既能与同学展开正当竞争,也能积极为同学助选喝彩。
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陆继椿认为,目前存在于选班干部的一些“怪现象”主要原因在家长。正因为有些家长错误地以为孩子当了班干部,自己脸上挣到了面子,或是对以后升学大有帮助,才会将这些“功利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孩子。所以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他补充说,现在多数学校采取让学生通过自荐、无记名投票等形式选班干部,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选民意识,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严爱民则指出,“送礼”是颇为盛行的社会风气,孩子是社会一员,受到影响也很正常。孩子可能觉得这样的行为是时尚,父母可以找他讨论,说出自己对事情的认识,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选择做怎样的人,提醒孩子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深层原因]
“三条杠”到底在升学中占优势吗?
深层解析原因,如今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当上班干部,是因为认为“三条杠”在升学中能助孩子一臂之力,特别是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能让考官“先入为主”对孩子留下个好印象。那事实是否如此呢?
浦外:招生时基本上都是班干部
浦东外国语学校学生处孙主任表示,其实是否是班干部对升学起不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浦外是面向全市招生,所以一般来参加面试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品行等都不错,基本上都在小学担任过班干部的职务。而孙主任也发现,有些班级的新生基本上都曾是小学的班干部。
相反,有些学生由于在新的学校不能担任班干部,不禁产生了失落感。他告诉这类学生,不要气馁,过去并不代表什么,新的学期、新的学校、新的班集体对每个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复旦附中:虽无明确加分但考官会留印象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表示,班干部学生在“推优”和自荐中,无明确加分。但是如果在简历中写到自己曾做过班干部,那在面试时,老师有很大可能就会针对这方面,进行相关的提问。如果面试老师发现,学生说的与写的名不副实,那肯定对学生不利。但如果学生确实展示出自己在该方面的能力,老师也会对此有一定印象的。总体来说,面试老师会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和该生的社会工作表现来做出最后的认定。
[学校做法]
江苏路五小:全程透明校方、家长共同参与
江苏路第五小学校长邵春安说,学校通常会在10月的少先队代表大会上选举班干部。
首先学校会为学生做总动员,让学生了解班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大家服务,所以需要有责任感。此外,学校也会明确告诉学生,班干部与成绩好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当班干部,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拔尖,但是他们很有责任感,也想为班级出一份力,这样的学生也完全有资格竞选班干部。接着,有意向竞选班干部的学生可以在班会课时,通过自荐的方式,告诉班级的同学,如果自己当选班干部后将打算如何为班级服务。班干部的选举将以学生不记名形式投票产生,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而在整个选班干部的过程中,学校行政人员和家委会为保证选举的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也会参与。校方和家委会可以指导监督,防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引入学校。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舞台展现能力,从小就培养服务意识,学校也采取了中队干事、小队长等职务轮换制的做法。
浦外:值日班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当官”的甜酸苦辣
孙主任说,刚开学,老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期来磨合彼此,所以在开学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老师会根据开学前安排的两天夏令营时间和学生住校的表现来观察,先挑选学生担任临时班干部的职位。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后,班级就会对班干部进行改选,形式主要以学生自荐、报名、演讲为主。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体验“当官”的责任,学校每天都会安排值日班长,按学号依次往下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班级服务。
格致初级中学:不放弃做班干部的机会
格致初级中学预初年级组组长梁颖说,学校一般会在期中考试后正式选举班干部,老师会充分尊重学生,在选拔班干部时采取自荐的形式。首先在同学中介绍和展现自己,说说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梁颖建议,每个同学都应该投入其中,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但是学生们也要事先有心理准备,班干部是需要“吃苦”的,因为你需要利用自己个人的时间来为集体或同学做事。如,梁颖记得曾经有个班长在一学期中义务每周都留在学校,为成绩不佳的同学补差。也许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这么做肯定是“吃亏”了。但在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止是一份荣誉,更是在日常处理事务时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事能力等,这也为今后走向社会埋下了伏笔。
[新兴职务]
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责任感
小学生:小职务大责任
为了让更多低年龄的小学生“尝到做班干部的滋味”,目前不少小学除了实行班干部轮换制的做法,也创造出了不少新兴的班干部岗位,如节电环保员、节水环保员等。
初中生:做个课代表也不错
格致初级中学预初年级组组长梁颖表示,班干部的名额有限,学生不妨将目光投向学科代表上,如果自己对于某一学科有兴趣,且成绩也不错,那完全可以考虑做这一门学科的课代表。
高中生:社团职务不容小觑
吴坚表示,高中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并担任职务。这些社团活动也能锻炼学生社交能力。
[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目前不少学校采取“班干部轮换制”,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换学生担任相应的职务,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一定时间段里对班级的管理负责,为其他同学服务。而这个做法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所有的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特别是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学生,在轮值担当班干部期间尤具使命感,各方面的表现都出乎意料得好。这种全民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激发各类学生的潜力,在学生和家长中也较受欢迎。(记者 杨虹 杜佳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