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课堂新教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7日 17:20   新浪教育微博

    张老师:还是应该坚守我们的阵地,非常向往新教育,其实新教育我并不了解太多,我就是看准一句话,倡导孩子过幸福完整教育生活,所以我触动非常大。我觉得我们教育,当老师应该教育孩子什么?就是理性思考、感性生活、个性自我发展。   

    司学娟:我是来自海淀学区,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我理想中的课堂第一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归属,学生转到新学校,所关心不是学习语文、学习数学得多少分,关心是否被老师认可、被同伴接纳。

    第二至少四十人以内,像我们家乡安徽安庆,前不久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小学一年级一个班80个孩子。

    张兰久:我们初中一百多一个班很多。

    主持人 梁晓燕:大班额已经在很多县中和县以下学校普遍存在。

    司学娟:第二个感受乐趣,对孩子来说,乐趣是一种伟大的激励。

    第三种感受是感受自主,新课程核心思想是教师不当讲师当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最新定义也是,学校是促进学习的地方,跟过去讲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有本质性的区别。课改关注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发现什么。前不久我看一本书《课堂的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非常好。

    第四点感受成长,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春天。

    第五个感受自己需求被满足,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适合才是最好的。教育要实时、适心、适当,学生能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第六个学生能够感受真善美,我认为教师如果不能播撒阳光,至少别挡住阳光。   

    博士生:我补充今天下午发言,我非常赞同刚才老师说的话,我是北师大博士生,我基于自身所受教育反思,以及对当前教育界的乱像,包括我的同学打电话让我帮写论文,因为他们写论文应付新课改考核。还有根据我学习的感受,他们到大学以后,普遍对知识产生厌烦,我觉得教育在让人成为人的同时,也应该让教师成为教师,教师应该自我反思,首先从他人为我勾画所谓教师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上级传达精神解放出来,自我追问我究竟成为什么样人?

    从之前对自己,对教书匠走出去,从模范教师走出去,我觉得这是必不可少环节。我所接触那些有自己想法老师,无不是独立、自由思考的。我们成长是排毒的过程,一个是传统,孔子的教育和西方教育同样启发非常不同,论语都是学生问、老师回答,西方教育不一样,学生不断问不断对话,背后是民主平等生活。在当前全社会、家庭追求升学率背后,为了改善生存最原始动机,不仅学生学业加重,本来承载追求真理过程,变成八卦的教材知识。为了更好给学生灌输知识,不惜一切手段。

    我觉得这是一种现实,没法通过剧变改变它,但是每个人应该自我反思,我究竟是谁,究竟应该过什么样生活。这也是我对将来从事职业的思考。我感觉怎么去做?首先在教育方面放权,校长与教师之间、校长和上级管理部门之间能够做平等对话。   

    徐玉珍: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我感触很深,只想谈两点,我们题目需要什么样课堂?“我们”指谁,应该学生。所有人都在说学生自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高频率词,我在国外待的机会比较多,看到国外课堂比较多,什么叫做真正关爱学生,我们学校也好,叙述我们自己故事、叙述我们理念的时候,我没有听到去说我们学生,我经常看到在国外,老师会讲很多很多学生故事,都是学生日常故事,当我们题目定位“我们需要什么样课堂”,专家认为应该什么课堂,我是校长会想到社会需要什么面向未来,未来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因为我自己也是家长,然后我经常会说这个对你将来不好。孩子根本不听将来,要看孩子现在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课堂,先要看看我们学生,去问学生需要什么样课堂,然后再讨论。真正把我们眼睛往下看,真正看到关爱我们学生,蹲下来跟孩子交流,看他们需要什么课堂。这是一个感受。

    还有一个感受都谈自主,我只要说我们老师体制等等,他不明白怎么没有自主,熊老师说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德国哲学里,人本身就是自主,学习就是人自主之一,怎么说你给他自主,太抽象。我通过几天思考,我就发现我们假定课堂不自主,还是孩子学习是自主,他没有学习这个,他在学习别的东西。人本身就是学习动物,就能解决我们过去好多人说的批评传统教育,这些人过来讲认为传统教育不好,我们传统教育培养华罗庚,孩子学习只不过没学你要考的东西,并不代表他没有学习。我们谈自主学习是你给得了吗?这是我跟德国人交流的时候的一个问题。这是我一点遗憾。   

    主持人 梁晓燕:如果今天我有充分时间,我来谈跨越式肯定不会这样谈,肯定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学生每一点一滴变化,引起老师的惊讶,我们才会觉得教学那么好,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讲很多问题。

    徐玉珍:我在做教师需要什么样研究,这里有一个问题,教师的研究实际讲故事,否则就套所谓专家理论,北京市经常有各个学校报课题,会说理论很大,真实过程有很多痛苦,说出来之后过程才是可学习的,否则回去还是没有东西。

    张老师:报课题的时候就要求这样,我们被绑架学术,我们基础教育应该扎扎实实学习教育。

    徐玉珍:我是大学老师,我特想听你们故事,但是我听到都是那样,你们还很痛苦,实际没有必要。

    张老师:陈老师带来一本书,他写跟孩子完整教育趣事。   

    主持人 梁晓燕:接着这个话题来说,今天下午深圳那位校长就在说,我们已经高考率96%了,意思我们还有教学改革动力吗?这个对他是真实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难道不觉得那些同学很痛苦吗?你感受不到你学生痛苦吗?教学改革动力来自什么?他说贫困学校因为穷则思变,现在不穷就不要变,对我们来说首先我们对学生和自己生存状态不满,这个动力是我们内在,是发自我们内心。外在压力可能是很大动力,但是我也认为很多老师内在东西也被激发出来恰恰是好学校特别马虎,这个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是教育最深的地方,完全失去对人的生命感知,老师没有,学生也盲目了。我想今天下五听了那个老师的提问感受,他提的过程和后边大家反映,大家认为课堂改革是一个手段,还是没有把课堂改革是我们学生、教师幸福生涯重要的载体。没有这个东西体会不到那些东西,所以我想教学改革最终目的,今天这么多老师发言,最终是为人,为学生也为老师,老师没有职业幸福感,老师没有满足感,老师只有抱怨,我相信对学生来说绝不会是好事,这样落说我们名校、优质学校需要改革的东西可能更多,可是不知道有多少老师有这样的自醒。今天我们这个环节就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