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会有伟大的人物从枫叶校园里走出”

2013年01月27日18:15  中国青年网    

  对于任书良而言,从商贸投资转型到兴办教育,是偶然也是必然。

  那时的任书良刚从香港移民[微博]加拿大。生活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让任书良的三个孩子兴奋不已。这一天,小女儿如往常一般在楼梯上玩耍,由于失手,头重重地撞在了楼梯扶手的底座上,眼角撕裂,血流不止。任书良的妻子迅速地抱起孩子,准备赶往医院。就在走出家门口的时候,一辆过路的汽车没等招呼就立即停下。护送孩子进医院,帮忙办理手续,直到将孩子送进手术室,好心人才离开。“由于我妻子不懂英文,加上心急慌乱,当时对这位好心人连一声感谢的话也没来得及说,也没有记住人家的车牌号。”任书良回忆说。

  当任书良赶到医院,得悉这一切之后,他沉默了很久。也在那一刻,任书良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在中加两国之间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为中加人民的友好交流做出一点贡献,来回报这个友好的国家和人民。”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任书良的生活和命运!

  “做什么事情才有意义呢?”任书良反复思索着。“传统做善事大抵是修桥、建路、办学堂。而我之前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创办一所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其实亦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夙愿。”回忆起当时创办枫叶学校的初衷,任书良如是说。

  此时的任书良因为孩子们的入学,已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加拿大的基础教育,走访了众多高等学府,他深深地感受到加拿大教育与我国的教育各有优势。“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如果能把加拿大的课程引入中国,与中国的课程优势互补,国内很多家长[微博]就可以让孩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了。”

  任书良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当时温哥华市长和加拿大B.C省省长的支持。然而当任书良带着加拿大市政领导的支持函,带着可行性报告,来到北京和天津的几所名校向他们介绍办学设想,提出合作办学的方案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可以说是处处碰壁!”时隔多年,回忆起当时办学初期的艰辛,任书良仍不无感慨地说。对于这样新式的办学模式,超前的办学理念,即使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在当时接受起来也很困难。

  就在事情陷入僵局时,1994年初夏,大连市政府代表团到温哥华招商引资使任书良的办学之路出现了转机。在招商会上,任书良提出了要在中国办一所世界上最好学校的决心,也谈到了遇到的困难。任书良的思想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支持。

  1995年9月1日,大连枫叶国际学校正式开学,一所国际现代化学校诞生在美丽的大连金石滩。然而这个占地80亩,建筑面积几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却只迎来了14名学生报到。

  显然,任书良所倡导的“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理念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即使是来报到的学生家长中,也有些人一直在怀疑他的教育理念。面对家长的质疑,社会的不认同,任书良郑重地许下了承诺:“只要学生读完我们设置的课程,要是出不去,我背也要给他们背出去!”

  至此,任书良再也没有了休息日,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带领着中加员工,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枫叶的校园里有两尊铜像异常引人注目,分别是周恩来铜像和马相伯铜像。这两位世纪伟人都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和优秀的文化来拯救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任书良以马相伯为楷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引进加拿大先进的教育体系和资源,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枫叶人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同时枫叶国际学校在高中开设“周恩来班”,初中开设“邓颖超班”,倡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三位伟人的理想为指引和激励,用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熏陶学生也正是任书良投资办学的高远立意。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1999年7月,14名毕业生的出路成了枫叶学校面临的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庄严“考卷”,格外引人注意。出人意料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弗罗里达大学……世界多个知名院校的录取通知书纷纷飞向了枫叶,首届14名枫叶学子圆了留学[微博]的梦。

  现任澳洲悉尼大学教师的金鑫是这14名学生中的佼佼者。正是通过枫叶学校,她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升入墨尔本大学攻读硕士,而她也是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的官方翻译。金鑫坦言:“枫叶的学习经历,打开了我的视野,也给了我走向世界的机会。”

  今天的枫叶国际学校已经有15届毕业生6500多人,从20多个国家的350多所大学毕业或在读,同时枫叶每年有1500余名毕业生从中国走向世界,而且这一数字很快就会达到每年2000人,这比加拿大BC省一个学区的数量还要多。

  每当看到一批批中国学子从枫叶走向了世界,看到一批批外国人子女来到中国的枫叶国际学校读书,任书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就感!

  “从商界到办学跨度很大。特别是在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理念下,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担当引进西方高中课程体系第一人,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可以想见。但是信念告诉我: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那些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参与国际竞争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精英人才,才是未来世界的强者。”任书良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一份追求美好的心愿,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改变了任书良的生活和工作,也给他的后半生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一旦看准目标就立即行动的性格,在困难面前愈挫愈奋的毅力,成就了任书良的教育理想,他将潜意识中的一个创想,实践成功为一个中西教育优化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办学体系。

  任书良曾说:“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即在中国和人类历史上,一定会有伟大的人物从枫叶校园里走出!”我们相信,这一切,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敏慧 通讯员 张小多)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