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肖波 报道
过半小学中高段学生家长[微博]为孩子升学焦虑,常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不高,孩子年级越高越缺少亲子沟通时间。今天上午,2012年度上海学校德育理论与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报告发布。
孩子“小升初”家长压力大
由《东方教育时报》开展的这项研究对本市16个区县46所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配额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059份。调查发现,55.4%的小学中高段(三、四、五年级)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感到紧张焦虑”,甚至超过中学生家长对中高考[微博]的焦虑程度。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分组分析,具体为小学起始段(一、二年级)、小学中高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四组,分析发现,在四个学段中,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感到最为焦虑。采访中,一位家长透露,自从孩子上了一个辅导机构的“小五班”后,再也没有周末了,所有课程全程伴读。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作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体的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时,让46.4%的家长认为自己基本处于或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说明,老师的角色和姿态偏强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包蕾萍表示,在中考[微博]和高考过程中,学生统一参加考试,家长的压力反而没那么大,在“小升初”过程中,因为可报读民办初中,选择范围较大,以及“不输在起跑线”等口号,无形中给家长造成一种恐慌心理。
年级越高亲子活动越少
孩子学段越高,家长和孩子在闲暇时间聊学习越少,谈心越多。亲子共同出游、逛街的几率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递减趋势。高中生家长反映 “和孩子没有共同闲暇时间”的比例在各学段中也最高,占6.7%。无论年级高低,闲暇时亲子一起做家务的比例都极低,平均只有2.8%。
华东师范大学[微博]心理工作室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表示,许多行业都需要培训和上岗证,唯独父母这个终身职业没有上岗证。每对父母都爱孩子,但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自己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表示,这也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焦虑度密切相关,可见家长的家庭教育自我效能感急需提升。
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家长往往对家庭教育的方法趋之若鹜,而对家庭教育的理论弃之如敝履,这种舍本逐末的选择,可能会让家长在具体的实践中误入歧途,而掌握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有助于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