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26项意见

2015年04月24日17:3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区县已经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本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现就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体系为指引,以均衡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2.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确保各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新一轮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完善,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更加健全, 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更加紧密,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配置更加均衡;政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学校自主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义务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资源配置方式,高水平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3.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根据首都城市空间布局、 人口分布特点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完善和实施全市及各区县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加大资源统筹配置力度,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均衡配置,切实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重点推进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学校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修订实施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各区县与学校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支持优质中小学通过接管周边相对薄弱学校或改扩建的方式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5.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充分利用首都资源集聚优势,鼓励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社会机构参与和支持中小学发展,通过协作共建附属学校、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和派遣外语教师等多种方式,支持学校加强师资培养、学科教学、文化建设等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所学校。

  6.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市、区县、学校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平台整合力度,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创新首都教育公共服务方式,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课程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加强北京数字学校建设,开发“微课程”资源,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全科数字化名师同步课程,加大一对一在线指导服务力度。逐步建立教师研修信息化平台,实现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习题资料等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7.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立德树人,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开展节水、节电、节粮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民族艺术进校园,培养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进一步支持中小学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让每名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加快推动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并适时组织开展学生联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

  8.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深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课程在内容、功能、课时方面的融合互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程。以语文、英语及科学类学科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使课程教学回归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市、区县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深入中小学,指导学校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群体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的育人质量。

  9.完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深化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设家长[微博]学校,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合作育人。

  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科学减负

  10.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措施。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完善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等入学方式,深化学区制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计划管理,使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科学预测入学人数,全程监控入学过程。完善学籍管理平台,规范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并完善随迁子女入学资格联审机制,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1.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引导作用。深化中考[微博]命题改革,优化考试命题结构,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完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全面考查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名额分配比例,增加一般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优质高中。

  12.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规范学生作业和教辅材料,科学确定作业形式与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区县有关单位、部门不统一推荐教辅材料。规范考试测试,减少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统一测试,不得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考试测试。规范评价评选,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减少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等对学校的考核评比,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制度,把减轻课业负担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督导。

  五、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力量

  13.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效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采取挂职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对农村学校和城区一般中小学在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农村学校特设岗位制度,吸引优秀教师任教。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跨校兼职制度,鼓励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14.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用”改革,强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统筹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国标省考”改革和定期注册工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职称制度,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扩大小学教师参评副高级教师职称比例。改革完善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审办法,让优秀教师在普通学校留得住、有发展。

  15.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义务教育师资缺口与师范院校招生计划联动机制,增加市属师范院校及相关学校师范生培养数量。继续实施本市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短缺问题。探索建立外籍教师集中引进和服务平台,规范中小学外籍教师管理。

  1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面向全体教师,完善分岗、分类、分层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体系,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师资培训。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从教人员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其专业素质。

  17.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微博]的平均工资水平。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建立教师绩效工资逐步提高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任务重、做出突出成绩的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依法保障城乡教师收入水平基本均等,对农村教师的工资、职称等实行倾斜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六、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

  18.重点在远郊区县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中小学。将民办中小学发展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盘活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办学,引导优质学校参与举办民办中小学,重点在远郊区县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中小学,引导个性化教育需求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合理转移。

  19.健全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办学制度。在公办学校学位不足、入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投标程序,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学位,补贴办学成本,作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完善公共财政扶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相关政策。

  20.利用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发展。鼓励有资质、信誉好的民办教育机构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合作方式,面向有需求的公办中小学输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质课程,或与公办中小学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帮助公办中小学提高办学质量。

  七、推进管办评分离,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21.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按照政府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重点加强监管和服务的原则,充分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积极推进依法治校,通过制定学校章程,充分落实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减轻学校负担,保障校长集中精力办学;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22.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依法依规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育教学、选人用人、考核评价、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办出自身特色。

  23.改革学校评价制度。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原则,不断完善学校评价体制机制。优化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推进办学条件、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学科教学、学校综合质量评价等标准体系建设。改变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倾向,把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发展水平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探索完善中小学办学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学校输出优秀教师资源、优质课程和开放教学设施设备。

  八、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24.建立政府统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区县为主、部门联动、各司其责”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机制。加强全市统筹,坚持规划和政策引导,重点加大对财力相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编制、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等部门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在项目审批、资金投入、职称评定、表彰奖励、人才流动、教师编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形成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区县要强化义务教育主体责任,统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完善督导、考核、评估机制,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区县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表彰机制,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县予以奖励。

  25.努力转变教育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市和区县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优先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向教育重大改革项目、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校本教研科研、学校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6.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惠民政策,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和政策措施,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此项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育人观、用人观和成才观,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加大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群众身边好学校的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文章关键词: 义务教育中小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