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不记得曾在北京游览过多少名胜古迹。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只有纪晓岚故居。不是因为那里的好风光,也不是因为那里有悠久的历史,而是因为一位朴实的黄包车老人。
暑假,我和爸妈去北京游览纪晓岚故居,游玩途中看见了不少北京的三轮车,蹬车的多半是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年龄已大,身子骨却极硬朗,即使累得气喘吁吁,脸上却依然挂着欣喜的表情。
游览完后,我们打算在纪晓岚故居门口照相留念。门口停着一辆锈迹斑斑的黄包车,车上坐着一位老人,面色红润,有着北京老人特有的硬朗与喜庆,脸上也不乏有着岁月的痕迹。
他正专心地喝茶,见我们来了,便仰起头,若有所思的样子,欲言又止。
我想,老人大[微博]概是要问我们坐不坐车吧。
爸爸掏出照相机,正要按下快门。老人却突然从车上跳了下来,盖好杯盖,咽下一口茶,操着地道的北京口音说:“您照相?我给您挪车!”
我愣了一下。
爸爸放下照相机急忙道谢。
老人一边挪车,一边说:“谢什么啊。刚您来的时候我看您就像外地人,您说好不容易来一次,搁这儿照张相,我这车摆这儿多碍事儿啊。”把车子挪远了,老人才放心地喊到:“行啦,您照吧!”
按下快门,留下了一张温暖的纪念。
老人看着我,指着门前的树笑着说:“这是纪晓岚亲手栽的树,你快去摸摸树干吧,也能沾上点儿他的才气儿呢!”
我望着老人,也笑了。
走之前,我忍不住回头望了望。老人仍旧坐在车上,专心地喝茶,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脸上依旧是那样的硬朗与喜庆。
直到今天,我的耳畔还不时地回荡着那句“您照相?我给您挪车”。或许,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只要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便能让温暖与真情洒落在别人心中,不论种族,不论语言,不论国籍,也不论距离。
评语:这是小作者五年级时的一篇作文,现在读来仍倍感温暖。生活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她却能定格为特写并娓娓道来,有极强的画面感,真是个有心的女孩。
旬阳县城关一中九年级七班 吴雯萱
指导老师:屈善强
文章关键词: 中小学作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