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通知书 承载着家长的无数希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2 14:10 燕赵都市报 | |
一份通知书,承载着一个学子数年的寒窗苦读,也承载着家长的无数希冀。 目前,通知书正陆续进入考生手中,“又盼又怕”的心情还在上演着。 雨后的西安国城村,小路分外泥泞,一条条被各种车辆轧出的车道沟歪歪扭扭地伸向村子深处。刘子刚骑着自行车急急地赶来接记者,“路不好走吧?赶紧家里坐吧。”刘子刚的 拐几个弯,一个胡同的尽头,就是刘子刚家。院子里一个有些像搅拌机的机器嗡嗡地转动着,刘子刚的两个儿子刘森、刘林正往这个机器里添着地上的豆子。“炒点黑豆,喂猪的,光靠地里的收成,供不起这俩孩子上学啊。”刘子刚解释道,家里养着几十头猪,平时还赶集做些换大米、杂粮的小买卖贴补家用。 “刘林回家和父亲洗澡10元、给刘林400元、刘森回家给300元……”,这是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的一个家庭收支账本,上边记录着一些琐碎的支出,可能这是城里人的一次停车费,一张电影票,一顿饭,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每分钱都要盘算着花的日常生活。“计着账,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也让他们弟兄知道,家里供他们上学不容易”,刘森兄弟的母亲说。 “俩孩子考得基本让我们满意,现在等通知书呢,估计这两天就到了,他们都帮着家里干点活,上学的时候也是,偶尔回家一次都是让他们帮着干活,没有像别的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刘森、刘林的母亲,比起两个孩子的父亲来要乐观许多,对两个儿子也充满了自豪。她也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农村,她那个年代这就算是高学历了,这对两个儿子的成长,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二刘林的 录取结果已经在网上查到了,就是通知书还没有拿到手里。他能被录取为国防生,真是让我们全家松了一口气”,母亲说。刘林今年考了601分,已经在提前批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为国防生。“学费一年是5500元,学校一年给发3000元的助学金和2000元的生活费,这样家里一年再给他出2000多元就够了,要不真是负担不起。”哥哥刘森,去年曾经参加了一次高考,考了514分的成绩,高出本二线3分,但是没有被本二学校录取。“本三的连看都不看,实在是负担不了,所以复读了一年。”刘森今年考了529分,报了辽宁高等专科学校的专科,学费一年是3000多元。“其实家里供他俩上大学压力还是不小,所以想给老大(刘森)办助学贷款,但是还不知道具体手续怎么走”,孩子的母亲说。他们家里种着7亩多地,今年一共收了1500公斤的小麦,“除去本钱,最后也就落下2000元,要不是做点小买卖,还真不够他俩读书的”,母亲说。兄弟二人一共7年的高中,花了三四万元,家里几乎一分钱没有攒下,“要是助学贷款办不下来,第一年也能凑合顶过去,但是就没有本钱做买卖了,第二年的日子就不知道怎么过了。” “上大学才有出路啊,尽管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但是总归不会像我们一样种一辈子地了,就是我们吃不上饭也要把他俩供出来”,母亲的一席话,代表了无数朴实农村母亲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