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近来一些媒体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中学历史教材”的报导、评议多属于炒作性质,有的完全失实。这不仅无助于教材建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搅乱了有关历史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在学生家长中和社会上造成不安。这种情况应当停止。 关于评议该教材一事,我有如下四点看法: 1、对中学教师们的意见应当欢迎--我通读了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商榷与正误》公布的有众多中学教师写成的资料或文章,深受感动,教师们热爱历史教学、关心教材建设、对青年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情真义挚,溢于言表。还有些教师在繁忙之余,坚持进修,写出的心得,都求真求实,也很感人。总的说来,在我国的教育和史学战线上,拥有这样一支庞大而精干的队伍,是很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他们的任何一条意见、建议与批评,还有研究心得,都很重要,不仅有助于人教社,就是对于全国各出版社和编辑部都有巨大帮助,对于今后的历史教材建设更受益无穷。《中史参》的作用也应当肯定,要继续加强与中学教师的联系,鼓励他们将热爱历史教学、建设好历史教材的精神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已公布的资料,内容可分为四类:一为“教学错误”;二为“学术上有不同说法”;三为“教材正确,所提意见有误”;四为“教师对某历史问题的个人研究心得”。这里限于篇幅,不再举例。据人教社最低的检查,在高初中共11册200万字历史教材中,确为“错误”者64条,其中包括了史实、地图、年代及标点符号等,并表示正在抓紧修正。我认为错误不论大小,也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如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都是大事,都是不允许的,应当严肃对持。我也认为,《中史参》用《商榷与正误》为题来概括上述中学教师的意见或文章,有失偏颇。《西安晚报》所登郭兴文之文,用《神圣的荒诞》为题,又说“这套历史课本中的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竟达六七百处之多,而大部分属于绝对错误的‘硬伤’。”此做法和说法都严重歪曲了中学教师们善良的原意,而且也严重失实。 2、人教社版“中学历史教材”是现行教材中最好的一套--我国大多数省(区)市都在编写中学教材,由本省(区)市组织审定的,可在本省(区)市内试用。经国家教委(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则批准在全国范围通用。如今已在全国通用的为五套,即人教社版、北师大版、上海版、广东版、四川版。这五套教材的共同优点,也是主要优点,是符合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基本原则。从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体全体委员的评估和上述五种版本在使用中的竞争来看,人教社版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当然这不是说该版本没有缺点错误。由此看来,编出一套好的教材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3、如何评估现行的编写机制和审定机制--井建斌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机制和审定机制是彻底否定的。如他在《中国教育报》本年8月22日发表《如何编写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教材》一文中,即声言要“改革教材编写机制,拓宽教材编写路子,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改变出版社‘自产自销’的局面。”井先生太昧于现实了,事实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省(区)市都为编写中学教材而成立了由专家和优秀中学教师组成的机构,并正在或已经编出了在本省(区)市试用的教材。经送教委(教育部)审定通过者,可在全国通用,已如上述。这种编写机制是科学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不少外国同行也甚称赞。当然此种机制不能说已尽善尽美,仍然需要改进。但如照井先生所说的进行“改革”,恐怕不是方向。至于“竞争机制”则早已“引入”,今天所行的“一纲多本”方针,就包括了此项内容,已行用多年了。 井先生又声言,要“改革中学历史教材现行的审定机制;废止形同虚设的由个别史学权威审定教材编写质量的陈旧机制,实行由能掌握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相关专家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来真正担负起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质量的审定任务。”看来井先生又昧于现实,今天正在动作的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已历三届十余年。以本届为例,有委员13人,其中大学教授4人,研究员2人,编审3人,中学特级教师3人,专家1人。专业特长有中外历史,历史地理,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等。大多数人至今仍在教学或科研第一线。每次审议,都坚持会议开放,邀请有关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与会,共同评议。人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扬民主,绝无垄断。当然工作中难免有缺点或不足之处,进行某些改革仍有必要。 4、关于“如何编写面向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材”--井先生说:“显然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无法回避的紧迫而又沉重的话题。”我认为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有紧迫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头脑冷静,态度积极正确。21世纪转眼即到,其近期教材已有所准备,就是上述正在通用的那五套,称此五套是“过渡性”教材亦可。即使赶编出新的教材,也只能脱胎于此五套。21世纪肯定是人类历史上的变数,世界局势会变化,中国社会会发展,青少年的思想也会出现新的情况,遇到新的挑战。这些变化虽不可预测,但我们必须有所考量,视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为编写远期教材而做好相应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这样才不会乱了步子。我初步想到,此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不会改变,从我国国情和中外历史实际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史事、评价人物,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进行以思想品德为主的素质教育等基本原则也不会改变。井先生所言,要打破原中学历史教材的“某种框架”和“若干条条框框”,语意不明;至于要对“跨世纪的我国青少年”灌输以“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思想和知识,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作者:张传玺) (2000年10月26日在人教社主办的关于该社编“中学历史教材”座谈会上的发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