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学专家的海外生活日记:回乡小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5:40   新浪教育

  四

  晚上约好和珍妮一起吃饭,我就请南先生送我回酒店。

  在路上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了有一次去北京琉璃场的事儿。

  三年多前,我来美国后第一次回国。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喜欢书法,托我在北京给他买点儿毛笔宣纸什么的。我于是约了老姐同去。

  宣武门附近的琉璃场有一条仿古街,可以看到旧北京的原貌。街两旁的店铺个个雕梁画柱,出售一些文房四宝、古董字画什么的。

  我和老姐闲庭散步了一会儿,就随便进了一家小店。店里没有客人,两个店员一个在打着算盘记帐,另一个抄着手百无聊赖地发呆。

  两排玻璃柜顶成一个直角,里面陈设着各种笔墨纸砚。房间的一角坐着一个老头儿。

  老者面孔清瘦,套一件白色无领的老头衫,显得过于肥大。他一手慢慢摇着扇子,另一只手里拿着一部老式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一只耳朵上塞着个耳机,眼睛半闭着在那儿养神。

  见我们进来,店员甲开始招呼我们。我掏出一张纸条,把朋友要的东西说出来,他就开始一个一个打开玻璃柜,把我要的狼毫笔和宣纸拿到台面上。我就装模作样地一样一样拿起来挑选。

  老头一直在那边坐着,纹丝未动。

  我正在那儿挑着,只见门那边进来一个导游模样的女孩,后面跟着几个日本游客。打算盘的那位赶快收拾起帐本,过来应酬。

  几个日本人先是分散着在店里转了一圈,然后就把导游叫过来,一一指着告诉她他们要的东西。导游就快速翻译,店员手脚麻利地或从柜台里拿出来,或从墙上摘下来,卷好放在纸盒里,一会儿就大盒小盒地堆了一台面。店员和导游不易察觉地对视了一下,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想必他们都能拿到不少提成。

  小店里吵吵嚷嚷的,老头只是微微睁了一下儿眼皮,又闭上了,手里的扇子还是慢慢地摇着。

  一个日本老头跟导游说了一串日语,导游有点犹豫地点了点头,然后翻译给店员听。店员好象没太明白,但还是从柜台里头拿出一个大砚台来,上面雕龙画凤。日本人拿过来,端详了一下,摇了摇头,又跟导游解释了一下。导游又试着跟店员说,就这么反复了几次,还是没有找到客人要的东西。

  正在招呼我的店员见状示意我稍等一下,然后走向屋角的老头儿,弓下身耳语了一会儿。

  只见老头儿慢慢悠悠地放下扇子,端起一个大茶缸喝了一口,然后缓步走了过来。

  他站在日本人对面的柜台后面,很有分寸地一鞠躬,嘴里冒出一句标准的日语问好。我暗暗吃了一惊。

  然后,他开始用日语发问,后边的我就全听不懂了,但明显看出日本客人象是见到了救星。

  老头听了客人的解释后,从不同的柜台里拿出几个砚台,又到屋后的仓库里提了两个出来。他把砚台一字排开,然后一个一个端在手上,滔滔不绝地用日语解释。客人们连连点头,嘴里不停地说“嗨”。老头也越说越有精神,脸上显出一种与市井老人不同的神采。等他说完后,大家竟然一起鼓起掌来。

  客人们很高兴,又买了几块砚台。一个日本老太太还和老头一起合了张影。然后他们一起鞠着躬退出了小店。店员偷偷把一个信封塞到了导游的提包里。

  日本客人走后,老头儿又晃晃悠悠地回到屋角,把耳机带上,脸上又恢复了没精打采地表情。

  我和老姐挑好东西,准备走了。结帐时我对店员说,这老头是谁呀,日语说得真棒。

  店员一脸得意,告诉你,我们老板可是正经留过洋的,东京大学的博士,信不信由你。

  走出小店,外边天气很好,我和老姐就决定随便走一走。

  我对老姐说,还真是,咱们北京真是藏龙卧虎,这么个不起眼的老头都能讲这么好的日语。

  老姐说,人不可貌相。然后,她随手一指路边一个破旧的小院儿,你知道吗,这个院儿里住着一个人,专门做胡琴儿,可有名儿了。很多京剧团著名的操琴师都专拉他做的琴,好多人还从外地专门赶来呢,台湾人都知道。

  你知道的还挺多嘛。

  嘿,这电视上都播过。你们美国那儿看不到中国电视和报纸吧。

  报纸倒是能订,人民日报海外版什么的,网上也能看,不过也就是一些新闻。

  新闻我估计你也看不全。老姐把我拉到一个电线杆前,上面贴满了治性病、男性不育的广告什么的。

  我诧异。

  老姐欠了一下脚,指了一下一张隐没在一堆广告里的蓝纸。我凑近了一看,原来是一首小诗,文笔灵秀,落款雨晴。

  我问,这雨晴是谁呀。

  老姐说,不知道了吧土老帽儿。不瞒你说,不光你不知道,谁都不知道!这些诗最早被发现在一些主要街道公共汽车站旁的电线杆上,还定期更换,而且越写越好。后来慢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一个报社还登了几首,并试图寻找作者。从此以后,这些诗还是不断出现,都好几个月了,可作者就是不露面。你说神不神?我保证这些新闻你在美国看不到吧?

  我们漫无目的地在大街小巷里穿过。我好象慢慢找到了一些熟悉的感觉,亲近又遥远。

  北京城依旧很脏,空气都是雾蒙蒙的,可是她深厚地底蕴却是如此地吸引我。每一条胡同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不象很多美国城市的街道都是以数字和字母代替的。每一处名胜古迹和街头巷尾,都发生过并发生着那么多故事任我去追忆、遐想。

  老姐一边手舞足蹈、嘴不住闲地跟我说着话,一边拉着我迅速地穿梭于车水马龙之间。

  在美国,要不是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平时根本见不到这么多车,所以我一开始会觉得有些不适应。

  有一次回北京,参加同学聚会,朋友开车来接我。他一手握着方向盘,在随时蹿出的行人和车辆之间左拧右拧地快速前行,另一只手拿着手机,谈笑风生。我的两只手也没闲着,一只紧握安全带,另一只紧握窗把手,表情严肃。

  朋友看了我一眼,坏笑着说,怎么着,你开会儿?

  我没理他,表情也没有放松。

  还有一次回北京,和三个朋友约好骑车逛街,然后去后海划船。他们三个一边说说笑笑,一边脚底生风,一会儿就把我给落下了。

  我在后边狼狈不堪,身边来一辆车我就“腾”地一下从车上蹦下来,前边过一个行人我也“腾”地一下从车上蹦下来,过个马路也半天过不去。

  每次我汗流浃背地赶上他们,他们都在路边姿态各异地等我,或单腿点地,或横骑后架,或蹲在马路牙子上,但看着我的表情都是一致的,全都一脸鄙夷。

  我心里也很不分儿。想当初我上中学时骑车上学,一边双手大撒把,一边还背政治书呢。

  老姐拉着我的胳膊过马路,还一边儿叽叽喳喳地给我讲一个笑话。一个愣小子骑飞车“嗖”地一声从我们面前蹿过,险些撞到我们,我赶紧一把抓住老姐。

  愣小子回头怒斥,“在这儿还说话呐!”

  老姐临危不惧,应答自如,“那在哪儿说呀?”然后又接着给我讲那个笑话。

  看着小巧玲珑的老姐在呼啸而过的车流中游刃有余,我真觉得她是一女中豪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留学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