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千所学校聘不到校长的讽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 15:56   燕赵都市报

  英国多达1000所学校在新学年开始时没有长期的校长。由于招聘不到新的校长,一场潜在的危机一触即发。德文郡一所学校的校长迈克·斯图尔特说,过去想当校长的教师现在不想当了,因为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校现在不得不为招聘一名校长登两三次广告,这在五六年前没有听说过的事情。(9月15日新华网)

  因为压力大就挂冠而去,校长一职仿佛成了烫手山芋,无人敢接,真是咄咄怪事!参照本土经验来忖度这种现象,更让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事确实就真切地发生在英国,并且不是几所学校缺校长,而是多达上千所学校无校长。

  放在我们这里,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窃以为,不说绝难发生,但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理由有二:一是我们的学校校长多是任命,并且司以相应的行政级别,比如一些高校校长的级别颇为醒目,诸如副部、正厅、副厅、正处,不一而足。二是即便是聘请,也是僧多粥少。校长一职一旦空缺,内部人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何需劳驾外来的和尚。如果招聘广告一旦打出来,应聘者趋之若鹜,为招聘一名校长而登数次广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难道说在我们这里,做校长没有压力吗?当然有!但许多时候,比起校长职位所带来的尊崇和威严,这种压力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些时候,校长一职是个肥缺,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校长一职成了教育腐败的多发地段即是最好的佐证。比如,日前,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原校长王翠娟被押至海淀区法院开庭受审,因其涉嫌伙同其他校领导,违规收取高达1亿多元的巨额赞助费,并据为己有。

  早在前几年,杭州面向全国招聘7所中学校长,消息一出,引得了不小的喧哗与骚动。按说,在国外很稀松平常的聘请校长,为何在国内却成了新闻?原因并不复杂,在当时,聘请校长被称为教育干部任用制度的一次尝试和突破。正如杭州市教委负责人所称,(老校长退休了),按照往年的做法,将在本校或本系统内考察、选拔接班人。如今市教委向全国公开招聘,打破了传统的选拔干部的做法,使原来的等待组织提拔任命变为现在的竞争上岗。由是观之,校长由任命而非选拔是多么根深蒂固。

  众所周知,校长一职实行公开竞聘,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走上校长岗位,还能保证公平、公正。既然如此,一些地方为何热衷于任命校长?说到底,这是教育行政化的一种呈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多次直陈中国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等种种怪象,比如大学官僚化、学术行政化。其实,管理体制行政化岂止高校,中小学校也概莫能外。在一个以行政权力占主导的学校里,最有发言权的往往不是教师,更遑论学生,而是行政管理人员。

  参照英国千所学校聘不到校长的事实,管理体制行政化的最大好处也许是能避免这一尴尬,保证每所学校都有校长。但必须承认的是,学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的弊端不容忽视。权力一旦喧宾夺主,学校必然变味。必然导致以权力为主导,而不是以教育为主导,从而引发教育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笔者认为,宁愿学校没有校长,也不愿意看到校长一言堂,甚至走上贪腐之路,对学生、学校和老师来说,一个官气浓厚的校长比没有校长更可怕。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留学 新浪出国频道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