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位“金暴海归”亲身讲述回国就业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 11:1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金暴海归”是时下就业市场的一个新名词,这是海归遭遇“金融风暴”的产物,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教育部预期,2008年全年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4年前的一年仅仅回归2.5万人增加1倍,将超过30年总数的1/6。当海归就业遭遇金融危机,让一度缓解的“海归变海待”现象又有抬头的趋势。海归如何调整目标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企业青睐怎样的海归人才?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如何发现人才储备的机遇?本报将就这些问题连续采访报道,希望能帮助海归在就业寒冬中找到御寒的“棉衣”。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1月份失业率飙升至6.7%,仅11月份美国就有53.3万人丢掉“饭碗”,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留学生的就业压力可见一斑。那么,回国是不是就一了百了呢?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不断冲击实体经济的情况下,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可以说,海归将面临“两头受挤”的尴尬,曾经的一代天娇,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就业压力?如何与国内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如何在两头受挤的尴尬中脱颖而出?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的问难?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独到的观点,请发电子邮件至hxjuju@126·com与本报联系。

  亲情是首选成都我回来了

  刘丹,曾就读于加拿大劳力埃大学,现在新通星华出国从事留学咨询服务。

  海归只是外界赋予的某种标签,而曾经的海外生活也不过只是一种经历而已,人只能活在当下,就应该做一个努力适应环境的快乐者。 ——刘丹

  “人生的选择更多的是关乎家庭、亲情、责任,当然也包括个人未来发展,当年,决定回中国、回成都的时候,亲情是我默认的首选项。”谈起自己的海归经历,新通星华留学顾问刘丹的开场白颇为感性。

  刘丹高中时代就远赴北美,回国以后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完全没有国内工作的经验,更不用说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的Anti-CultureShock——所谓‘反文化冲击’了”。她曾经思考过,是留在成都寻求发展,还是该像朋友们那样奔赴上海、北京和深圳。这时,一个从日本回来的朋友提议一起开一家咖啡红茶店。“开咖啡店是我长期以来一个小小的梦想,另一方面,也适时缓解了我那时关于择业再就业的心理迷茫。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

  人是善变的,当每天不再有新意和挑战的时候,就会自问:“难道这就是我的生活了么?仅此而已?”当这种想法反复出现时,改变只需一个契机。“我是幸运的,在成都找的第一份工作,就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再试,很快加入到成都新通这个大家庭中。”在新通,国际化的发展视野,独特的企业文化,从材料文案到咨询顾问的专业素养,都让刘丹受益匪浅。“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自我重新认识和提高的机会。现阶段,我最需要的就是继续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巩固和发挥自己的英语优势,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位好友说,‘重要的不是你人在哪里,而是你在做什么’!我一直以此自勉,只为不辜负生活,不荒废光阴。”

  专家点评:对企业而言,海归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海归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海外大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毕业时与社会的衔接,所以在适应和熟悉工作岗位方面,刚刚毕业的海归一般会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第二,海归国际化的视野和语言优势也让他们在就业时更胜一筹;第三,海归因海外生活的磨练,往往更加独立,在团队中也能较好地与人协作。金融危机有其周期性,在目前低谷的时候求学,在经济复苏的时候找工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个人规划。 (新通星华黄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