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本文选自《trhy3350的BLOG》的博客, 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内容提要:
如果你没看过《阿甘正传》,就不知道好莱坞也有精深之作;如果你没看懂《阿甘正传》,就不了解美利坚的众生万相,有多生动形象。阿甘的一生,是美国当代史的见证。本文试从故事、人物、语言,三种角度、多个方位,探讨这部世纪经典的哲理意蕴。
关键词:
美国 社会 电影 喜剧 哲理
一、当代美国“故事”
《阿甘正传》,原名《Forrest· Gump》,港台译为《福利·甘》,不失为喜剧风格的另类表达。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80年代的美国。
阿拉巴马州,一个叫绿堡的宁静小镇。阿甘母子俩相依为命,住在祖上传下来的一幢二层的大屋子里。能干的母亲利用空余房间,招揽南来北往的过客,既补贴家用又使阿甘从小见多识广。可惜阿甘天生头脑弱智且腿脚有疾。学龄儿童阿甘因智商只有75而只能进特殊学校,母亲去恳求普校校长。某晚,当阿甘呆坐在大屋檐下时,楼上隐约传来女人的叫床声,随后,校长衣冠不整、抹汗离开时对阿甘道,“孩子,你母亲可真是为你操碎了心啊!”阿甘的反应是模仿刚才听到的呻吟“啊!啊!啊!啊!……”校长哭笑不得地叹息而去,阿甘被录取了。
在校车上,阿甘结识了女同学珍妮。她和农夫父亲住在一间破屋里,她不愿回家,只有阿甘愿意陪她到处闲逛。一次,她叫阿甘一起祈祷,让上帝将她变成一只小鸟,飞得越远越好!
为逃避同学的捉弄追打,阿甘在珍妮的鼓励下,撒腿狂奔,束缚已久的脚箍矫正器纷崩离析,他如释重负、身轻如燕,一跑跑成了飞毛腿!后因此被特招入大学,成了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甘跑跑”,“一跑成名”。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方兴未艾。阿甘在大学校门外,目睹了州长派国民警卫队阻止黑人入学,骚乱顿时蔓延,艾森豪威尔总统派伞兵部队维持稳定。近半世纪后,美国有了黑人国务卿(鲍威尔、赖斯)更选出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曾在阿甘耳畔回响且终于成真!
阿甘领军的球队获得全美联赛冠军,受到肯尼迪总统的嘉奖(类似全国杰出青年)。阿甘在庆典上最大的享受是免费喝了十几瓶可乐,当总统问他的获奖感言时,他说,“我想尿尿!”在白宫卫生间里,他看见了影星梦露的以及肯尼迪兄弟的照片。后来,梦露死于非命,总统兄弟先后死于暗杀。
而阿甘则得到了一纸兵役应征书,被派往越南。临行时,珍妮叮嘱道,“打不过,你就跑!”果然,阿甘在战场上跑回了一条性命,还带伤救回了丹·泰勒长官。他又获得约翰逊总统的授勋,总统问他伤在何处,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褪下裤子,“在屁股上!”
阿甘胸佩奖章在首都闲逛,却被拉到一个反战集会上,要他发表参战感言。阿甘道:“要作爱,不要作战!”( “No fight,But love!” )广场上群情激奋,阿甘一语中的,遂成名言。
阿甘在野战医院疗伤时,闲来无聊玩起了乒乓球,没料一不小心成了高手。已被截去下肢的丹长官不屑道,“看——乒乓?傻瓜也会!”(有影射中国之嫌)。
在“小球推动大(地)球”的历史进程里,阿甘随美国队访问中国,阴差阳错地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回国后,又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后被安排在水门大厦对面的酒店下榻,在起夜时他发现对楼有手电光,随即报警。不料竟成了“水门事件”的报案者,致使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弹劾压力下引咎辞职的总统。
阿甘顿成媒体红人,有电视台邀他作“脱口秀”(talk show)节目,同台嘉宾是著名摇滚巨星约翰·列侬,他想从阿甘的非凡经历中获取些创作灵感,不久却被一位痴心歌迷枪杀。
阿甘衣锦还乡,可母亲已患不治之症。安葬了妈妈后,飘泊已久的嬉皮士珍妮回来了,共度良宵后又悄然而去。他穿上她送的球鞋,踏上了横跨北美大陆的征程: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来自全美各地的追随者,跟从身后、渐行渐众、蔚为壮观。一崇拜者问:“您觉得这样跑的意义何在?”阿甘头不回脚不停嘴不答。问者茫然中若有所悟,道:“意义就在这跑的过程本身啊!”(有点东方禅宗的味道)。
风雨春秋几度,阿甘忽然停住了脚步。掉头穿过跟随的信徒,径自往回走,“我累了,我想回家。”把那些虔诚抑或追风的从众者,晾在了内华达州的大漠里……身后传来一孤寂而恐慌的声音,“那我们怎么办?”芸芸众生失去了阿甘,犹如美国人民失去了上帝,不知所措、不知所从。
珍妮终于带着小阿甘回到阿甘身边,婚礼后不久就因艾滋病去世。阿甘将爱妻埋在童年常坐的大树下,一群小鸟从树上飞起,飞向天空、飞往远方!小珍妮儿时的祈祷,在生前以肉身的形式流浪;死后以灵魂的方式升华天堂……
小阿甘智力超常,是阿甘唯一的欣慰。他每天接送儿子上学。其余时光则守在两位女人的墓旁,母亲和妻子的话犹在耳边回荡……
二、社会典型“人物”
《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大命运”和一个公民的“小人生”,水乳交融为一个吸引眼球的“新奇故事”,更描写一些美国社会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之首当然是阿甘本人。影片是以比较参照的手法来塑造阿甘的,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古今中外,人们往往羡崇政治名人与演艺明星,影片所涉及美国当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前者如肯尼迪、尼克松等总统;后者若“猫王”、列侬等巨星。但前者或遭黑手暗杀、或因丑闻下台;后者或因生活不羁而早逝、或遭“粉丝”变态的“爱杀”,虽都权倾一世或红极一时,却往往殒落一瞬,下场或收场,都不怎么样!反倒是阿甘那样,一个曾为人们愚弄嘲笑甚至娱乐的傻瓜,以其对生活的脚踏实地、对工作的坚忍不拔、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对人生的坦然豁达、……让那些自命不凡的智者君子,自惭形秽。
阿甘因罗圈腿曾戴矫正器跳舞,结果给当年的房客、尚未出名的“猫王”创立独特舞步以启发;阿甘曾因步态僵直而遭同学追打,结果练就了飞毛腿;阿甘曾因弱智而上不了学,结果竟因跑得快而获大学文凭;大学期间,他去看望珍妮,发现她与男人在车里亲热而揍了那家伙,当珍妮反怪他搅局时,他才明白,“作爱就像肉搏,比打橄榄球还激烈!”
从军时的阿甘以“是,长官!”(“Yes, Sir!”)不打折而著称,但在激战中却违抗军令,把坚持要捐躯沙场的丹长官背离了火线。回国后为完成战友巴布的遗愿,他和丹从事捕虾业,头几网下去,收获的常常是酒瓶和马桶。在一次飓风横扫中,其它虾船遭重创,唯独甘和丹的“珍妮号”硕果存在!阿甘捕虾发了财,把自己应得的钱都给了巴布的家属。甘将虾业公司交丹打理,自己回家乡以董事长的身份给人家免费开割草机。一天,他收到公司的投资函,上面有个被咬去一口的苹果商标(“苹果电脑”),他开心自己已从水产业向水果业发展了。
典型人物之二是阿甘母亲,一位坚强能干的女性。阿甘的生父影片未予透露。有专家评论认为,这有两层隐喻:一是人类自古至今及未来的永恒问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二是以大屋象征美国大陆,以阿甘母亲暗喻英国人,以阿甘指喻美国人,象征美利坚民族是有部份优秀基因;却无另一半血缘催生的“怪胎”、“弱智”巨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调侃道,“有人说英国是美国的走狗,但我们是盲目巨人的导盲犬!”)
有定见的母亲是阿甘的启蒙老师。她从小给阿甘以“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肯定与不定”:
“你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人家能行,你也能行。”
“人生就像一盒夹心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颗是何味道。”
正是有这么一位母亲及导师,让阿甘这位“头脑与腿脚”先天不足者,成就生命辉煌。
珍妮则是另一典型。她从小生长在单身父亲暴虐的阴影下,导致其扭曲的人生。自暴(裸唱)、自弃(吸毒)、自杀(未遂),虽最终回归阿甘身旁,但还是付出了生命代价。阿甘的始终不渝及小阿甘的健康成长,让她没有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