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东南大学本科毕业生王逸飞,前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亚琛是德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虽然只有25万人口,但在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享誉德国甚至世界。王逸飞说,这里严谨的教育模式虽然让他倍感压力,但也让他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乐趣。
中国青年报:你对德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王逸飞:这里的公交车都是奔驰的,采用混合动力,速度快但很平稳。司机水平很高,这可能得益于德国严格的驾照考试制度。德国的驾照非常难考。来德国的人,不管之前有没有驾照,都必须上培训课。驾照考试中,以路考尤其难过,虽然考生都有单独的教练长期陪考,但考试的通过率依然很低。考试费用和时间花费也很大:2000欧元一次,每次要约半年时间。
中国青年报:欧洲的高等教育以“宽进严出”著称。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王逸飞:是的。我们学校期末考试的通过率一直都只有30%左右。有位学机械的德国同学告诉我,他的毕业照上不到十人,而他刚入学时,班里有五六十人。
中国青年报:那学生的压力岂不会很大?
王逸飞:是的,很多人受不了。每年3、4月期末考试后,学校就会出现很多空房,因为一些学生意识到自己读不下去了,必须转学,所以走人了。你还能看到,学校门前经常有人扎帐篷,抗议考试太难。德国一些知名高校都存在类似现象。国内一个学医的同学说,他申请德国学校时,根本不考虑较好的学校,因为它们要求更苛刻。
中国青年报:德国的学制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王逸飞:原先德国没有学士学位,他们传统学制下的学位叫diplom(也称“硕士”,入学后学生需读6年时间——编者注),因为德国人认为学习要有连贯性,企业也更认可diplom。不过大概5年前,德国考虑要与国际接轨,才有了本科。但法律、医学、教师等仍然采用6年学制。
一个中国学生如果本科毕业到这里念书,依然要从第一年念起。我在这边就遇到很多读了8、9年本科还没毕业的中国学生。不过我们专业从去年开始全面取消diplom,也是为了和国际接轨。
中国青年报:据说德国高校给学生安排了很多实习机会?
王逸飞:是的。德国工业界的研发触角很多都在大学里。工业界的利润很多也转化成了大学研究所的研究项目。项目多了,自然需要大量人手,岗位也就来了。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学生在上学期间就有很多工作机会,比如为期半年的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设计,都可以在企业完成。
中国青年报:学生可以打工吗?
王逸飞:可以,我一周工作10小时,一小时有9欧元。在德国,职员的小时工资与他从事什么工种没有太大关系。无论你是清洁工、邮递员,还是公司“白领”,基本都是8~9欧元一小时。当然,公司老总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我遇到一名邮递员,他勤恳干十年也能攒钱买辆跑车,每年照样度假。不过,这种工资制度也导致一些德国人不太愿意辛苦读到大学研究生。很多人就随便上个技校,当个收银员或开个小店,生活一样很滋润。
中国青年报:你所在的研究所,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王逸飞:是这里的人。我们研究所一共150人,正教授就1个,副教授有7个,还有5个博士、30多个diplom,其他都是像我一样的在读学生和全日制的正式员工。正教授DeDoncker(迪·东克)很厉害,他是现在德国城际快车项目的负责人。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他虽然很忙,但总会亲自给我们上课。他知识渊博,人很有气场,听他的课,有天马行空的感觉,让人难以形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