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争办海外分校:不如练内功扬名海外

2014年04月11日14:27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由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微博]4月6日迎来建校93周年纪念。厦大校长朱崇实在当天举行的庆祝大会上称,该校马来西亚校区正在积极而有序地向前推进,作为中国第一所获准在海外兴办的大学,有望近期动工。

  我国大学正在加快在海外举办分校或者开设校区的步伐,除了厦大,浙大[微博]、同济等高校均有类似计划。外界的解读是,中国正在输出教育和文化等软实力,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崛起的象征。但在笔者看来,我国大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海外”概念上,而需分析海外分校的具体运作、海外分校对国外学生的真实吸引力,以及海外分校对我国内地大学办学的推进作用。

  首先,我国大学举办海外分校,资金源自何处?是自负盈亏,还是需要我国政府的财政补贴(或者母校资金)?众所周知,国外大学来合作办学,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我国政府为吸引国外知名高校来办学,承诺了比较优惠的条件,而我国大学到海外去举办分校,会得到这种待遇吗?

  其次,海外分校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会吸引多少海外学生攻读学位?目前看来,大学海外分校做的似乎还是国内学生出国留学[微博]服务的工作,这显然是为当地带去生源,而不是吸引当地生源来求学。如果大学的海外分校,只为国内学生提供海外培训机会,那么,这类海外分校的价值并不大,只是形式上的海外分校,并非在货真价实地办一所能吸引海外生源的大学。如果海外分校能靠自己的运营做到自负盈亏,那么自然是不错的;但如果需要政府贴补资金来打造海外分校,那就是“赔本赚吆喝”。

  还需要追问的是,我国公办大学到海外去办分校,是谁在决策?在决策中听过教师、学生的意见了吗?国外大学在海外举办分校,是要通过有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学校理事会同意的,而不是由某位学校领导随意拍板。因为办分校,不但涉及资金投入,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定位、教育声誉。这就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不能单靠行政决策。

  中国大学其实并不需要急着去展示国际形象、到海外去办分校,争“海外第一家分校”这个虚名。这个“第一”能有多大意义呢?还是应该苦练内功。对于我国大学来说,当务之急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摆脱办学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只有如此,才会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不少大学现在连优秀的学生都无法留住,在这种情况下,谈论建设海外分校、输出教育和文化软实力未免奢侈,有形象工程之嫌。另外,即便举办海外分校,也需参考国外先进的办学制度,为我国内地大学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输出”的事情,大可以慢慢来。(作者熊丙奇[微博]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

(原标题:练好内功,大学才能扬名海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