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式教育素有“考试工厂”的名声,那英国人能从中国课堂上学到什么?
BBC新近播出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片中,五名中国教师受邀来到英国,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为英国孩子们上课。结果是双方冲突和矛盾不断,学生指责老师“乏味”。老师则批评学生“不守纪律”。要知道,这是一所在英国颇有名气的杰出学校,去年还曾被《泰晤士报》评为“年度学校”。
实际上,这是在博亨特学校(Bohunt School in Liphook)进行的一项特殊试验,校长尼尔·施特罗格(Neil Strowger)邀请了这五位中国教师。不过,校方和媒体此举并非心血来潮。有关教育改革的讨论在英国持续了数年。两任教育部长都对中国式教育兴趣浓厚并执意仿效,更引发了国内激烈的争论。
学习中国的动机源于一种危机感。2010年,时任英国教育[微博]大臣的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声称,他要在英国课堂发起一场“文化革命”。他当时说,当反对者说不出任何政策时,政府一直在以宏大而详尽的计划应对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他认为,最需要改革的莫过于教育领域。他说:“当我们的学生在顶尖大学招生和就业机会的竞争中远远落后时,我们浪费不起时间。”
戈夫描述了他前往中国课堂“取经”时的情景。在北京一所学校访问期间,他收到了一本厚厚的书,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汉字和奇怪的英语段落。起初他认为那是一本教科书,当他得知那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的合订本时,他的回应是:“如果你们的老师定期在大学期刊上发表新论文,那他们一定资质了得。”
然而,中国学生告诉他那不是老师的作品,而是中小学[微博]生的家庭作业。戈夫说,他还在新加坡看到了类似情况。他因此认为,远东地区学校的学生所受教育的水平比英国高。
他援引一个学术报告说,即便最优秀的英国学生也不具备国外大学生引以为豪的知识水平。当他们进入大学,他们需要补习才能应对竞争,尤其是数学。
同时令英国教育官员感到焦急的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英国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2012年的PISA成绩单上,英国学生在数学科目中排名第26,阅读排名第23,自然科学排名第21。相比之下,来自上海的中国学生各科成绩都名列第一。
情急之下,英国政府派出了50位数学老师来到上海学习教学方法。不仅如此,继任的教育部长伊丽莎白•特拉斯(Liz Truss)还亲自来到上海观察这里的数学教学方法。
她说,英格兰必须向中国学习以改进数学教学方法,结束“15年的停滞状态”。她声称,英国教师把从中国学到的教学方法用于实践后,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特拉斯还对BBC说,上海的学生(知识水平)超出英国学生三年,并强调那是她亲眼所见的现实。
不过,政府官员的举动引来了英国教育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利特尔(Tony Little)。
利特尔说,英国学校不应该寻求模仿中国的教学体系,因为“把排名表上的成功和优良教育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做法。他警告说,如果英国学生被迫陷入束缚着中国学生的“桎梏”(straitjacket)之中,而不是让他们接受一种全面的教育,那么英国将在全球就业市场上遭遇失利。
一些英国批评者则干脆将矛头对准了PISA考试本身,称其为“垃圾”,指责它正在破坏全世界的教育。
英国非营利组织Inspiration Trust总裁瑞秋•索娅(Rachel De Souza)撰文驳斥了利特尔的观点。她说,不证自明的是,你到任何地方都必须通过考试,“换句话说,通过考试是脱离贫困的敲门砖”。她同时强调,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
她说,她在中国专门考察了数学教学,所见所闻是“惊人的”。在她所访问的每一所学校里,无论学生富裕或贫困,知识水平都领先英国学生四年。她多次见识到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以及令人赞叹的知识技能储备。
她举例说,中国学生对乘法表倒背如流,运算能力极为显著。她看到六岁的孩子学习两位数加减法。孩子们懂得并会用反推关系来检查答案。她甚至还学到了那句经典的“数学让你走遍天下”。(编者注:原话应该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除了提高数学成绩,还有人认为英国人应该借鉴中国人管教孩子的方式。
BBC记录片中的中国教师认为,英国慷慨的福利体系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遵守纪律的原因之一。教授汉语的赵伟(音译)说,中国学生们明白:“我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才能赚钱支持家庭。”
英国《每日快报》的罗斯·克拉克(Ross Clark)评论说,如果中国教师对英国最好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专注度(不足)感到震惊,那么英国教育确实存在着全国性的问题。
克拉克认为,中国学生循规蹈矩是因为他们自出生起就被那样教育。除了受父母的影响,中国社会也教育孩子们要尊敬长辈。
中国中小学生至少应该使英国人自问:我们的孩子是否已经变得过于柔弱?克拉克写道:“你轻易就能发现,(英国)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拥有每一件益智玩具、iPhone手机和高级服装,但他们从未具备远比这些重要的东西——自我节制的意识。”
克拉克还说:“我们乐于自欺欺人,认为只要让孩子们做好自己,他们就能成长为伟大的创造性天才。然而他们并不会……中国虽非完美,但在一些日常问题上——比如期望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不是玩纸飞机或摆弄手机——我们确有一些东西能向中国学习。”
曾在中国生活七年、子女也曾在华就学的《每日电讯报》记者理查德·斯宾塞(Richard Spencer)评论说,BBC这部纪录片的一个问题是,它略微有些装模作样——教师们与中国中产阶级父母一样心知肚明,像中国这样的完全由老师主导的体系限制了创造性和质疑精神。就连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创造性和质疑精神是未来“知识型经济”的关键所在,更别说孩子们的幸福。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炴牠顢曢敃鈧壕鍦磽娴h偂鎴濃枍閻樺厖绻嗛柕鍫濆€告禍鎯ь渻閵堝骸浜濈紒璇茬墦閵嗕礁鈻庨幘鏉戔偓閿嬨亜閹哄棗浜惧銈呴缁绘ê顫忓ú顏勭閹兼番鍨婚崣鍕⒑閸涘﹥绀冮拑杈╃磼閸屾稑绗掗柍钘夘樀婵偓闁挎稑瀚铏節閻㈤潧浠﹂柛銊ョ埣閹柉顦归柟顕嗙節椤㈡盯鎮欑€电ǹ骞嶆俊銈囧Х閸嬫盯鎮樺┑瀣€舵い蹇撶墛閻撴瑧鈧懓瀚晶妤呭吹閸モ斁鍋撳▓鍨灍闁瑰憡濞婇獮鍐閵堝懎绐涙繝鐢靛Т閸熸澘危閺囥垺鈷掑ù锝堟閸氱懓鈹戦鐐毈鐎规洘绻堝鎾偐閻㈡妲稿┑鐘垫暩婵潙煤閵忋倕鐒垫い鎺嗗亾闁稿﹤娼″畷娲焺閸愵煈鍤ら梺鍛婎殘閸嬬偟鎷归敓鐘崇厓鐟滄粓宕滈妸褏绀婇柛鈩冡缚椤╁弶绻濇繝鍌滃缂佲偓閸屾埃鏀介柣妯诲絻椤忣偆鐥崜褍甯堕棁澶愭煥濠靛棭妲规繛鎳峰啠鏀介梽鍥р枍閿濆洦顫曢柟鐑橆殔閻淇婇姘儓缂佷緡鍣i幃妤冩喆閸曨剛锛橀梺鍛婃煥閻線鎮橀幒妤佲拺闁稿繗鍋愰妶鎾煛閸涱喚鐭掓鐐叉閺佹劙宕ㄩ崒娑欘棃闁诡喒鏅犲Λ鍐ㄢ槈濡ゅ啯宕熼梻鍌欐祰椤曆呮崲閹寸姵宕查柛顐犲劤瀹撲礁顭块懜闈涘闁哄懏鎮傞弻锝呂熼崫鍕瘣闂佸憡鎼╅崣鍐潖閾忕懓瀵查柡鍥╁仜閳峰鈹戦悙鎻掔骇缂佽瀚崚鎺楀醇閳垛晛浜鹃柨婵嗛閺嬬喖鏌涚€e墎绉柡灞剧洴婵$兘骞嬪┑鍥ф闂佹剚浜為弫璇差潖閾忓湱纾兼俊顖氱毞濡劑姊虹粙鎸庢崳闁轰浇顕ч锝夘敃閵忊晛鎮戦梺鍛婁緱閸ㄥ崬鈻撻弴銏♀拺闁告稑锕ゆ慨鍫ユ煕鎼粹€虫毐闁崇粯鎹囧濠氬Ψ閿旇瀚奸梻浣告啞缁嬫垿鏁冮妷褏鐭嗛柍褜鍓熷娲濞戞瑥顦╃€光偓閿濆牊纭堕柛鎺撳浮椤㈡﹢濮€閻樼绱叉繝鐢靛█濞佳呪偓姘间簻鏁堟俊銈呮噺閳锋垿鏌i悢绋款棆濞寸姰鍨介幃妤€顫濋悡搴㈢亾婵犮垼顫夊ú鐔煎极閹剧粯鏅搁柨鐕傛嫹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閸撲礁鍨濇い鏍仜缁€澶嬩繆閵堝懏鍣圭紒鐘靛█閺岀喖骞戦幇闈涙闂佸憡淇洪~澶愬Φ閸曨垰绫嶉柛銉仢閹捐秮鐟扳攦閸喒鍋撻弽顐e床婵炴垯鍨圭粻锝夋煟韫囨梹銇熷ù婊勭矒椤㈡岸鏁愭径濠勵唴闂佸吋浜介崕杈ㄧ椤栫偞鈷戦柟鑲╁仜閸斻倝鏌涜箛鏂嗩亪鈥栨繝鍥舵晪闁逞屽墴瀵鈽夊▎鎰妳濡炪倖鐗楃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