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正如您所说,我想镜头前可能有很多是家长的朋友,他们跟您差不多的人,我们更多是强调说,社会意识要是我要做什么,当他面对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是一个强调自我的一个人。我们现在在国内准备要到美国留学,家长和孩子商量做人生很重要决定的时候会发生碰撞,这样的家长,怎么样跟孩子沟通关于留学的问题。
黄全愈:我想主要问题在哪里,因为社会环境造成了,我们现在是独生子女。我书里面也说了,玩是素质教育的摇篮,我把它提到这个高度,因为孩子的社会化必须是在同龄人中完成的。小时候一伙人玩,有个头,有个群体你要参与进去,他不让你进去,你会想,这个不让了,要找谁,我怎么进去,或者是退让一下,怎么进去,这个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是跟父母亲在一起,独生子女,都关在高楼上没有机会跟人家玩。
主持人:对,放学之后就回家,完了写作业。
黄全愈:父母亲,还有祖父母的交流,他们的社会化都是跟父母亲进行的,这是有缺失的,他不会放弃,什么时候应该放弃,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有什么策略,反正我一定要这样做,父母亲让着他,祖父母也让着他,就形成了独立意识太强,角色意识太弱。我想要去哪就去哪,我想要去哪个大学,或者我想去哪个国家就去,或者我不想,父母亲怎么让我去,我也不去。整个教育,还有这个社会环境造成的。
主持人:现在,您会发现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到美国上大学,以前对研究生和博士的比较多,但是从今年和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会发现,到美国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意味着留学人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对于去美国读大学的同学来讲,可能才是18岁左右。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去读书的话,家长应该对他们做怎么样的辅导呢?从您在美国看到的案例来讲,做得好的同学跟家长是怎么样沟通的,做得不好的同学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黄全愈:有这个说法,什么什么留学垃圾这些。我觉得我们学校的那些孩子,尽管性格缺失有,有缺陷。我原来也有一些偏见,今年中秋节联欢晚会,他们拍了一台节目,请我去跟他们讲话,我讲完以后就坐在下面看,看的我非常感慨,我想不出他们能做出一台非常好的节目来。他们敢做敢想,不像我们那个年代,我们要不要,能不能这样做,他们不管,敢做敢想,挺好的,改变了我一些看法。我想最后这个应试教育搞不好就是在80后、90后的手上要把应试教育给干掉,把它杀掉,给消灭掉,可能在他们身上会有。
主持人:我们昨天在网上也发布了您要做访谈的消息,我们也有一些网友提出来问题。
网友:先进的教育制度还能否存在呢?我非常担心,以后我应该把孩子送到学校,还是专门的培养?课改一改再改,到底应该保留传统,还是适当的摒弃?如果把孩子送到美国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期盼的一样,让孩子自由发展,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吗?请黄老师回答一下。
黄全愈: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教育是四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你出国留学,父母亲不在身边,过早的出去,家庭教育这一块缺了。这四位一体,我就把它比成摄像机的三角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是三角驾,自我教育是摄像机,能吸收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自我教育。中国的教育能够改革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出去就能够学到很好的东西,我想除了支撑以外,自我教育也是挺重要的。孩子什么时候出去很难说,有些年纪比较大出去还是独立性不强,有些年纪挺小,独立性挺强了。主要是取决于个人,自我教育的个人。
另外,也有不少人会关心,什么时候出去比较合适,我想这也两难,年纪越小,语言能力越强,一下子就一口标准的英文。
主持人:而且融入社会比较容易融入美国的生活里面去。
黄全愈:对。年纪小也有他弱的一面,不够成熟。年纪越大越成熟,但是年纪越大,越成熟,语言能力就低了。所以哪一个地方是黄金交割线,最好的。一般来说不是对每个人来说,一般来说是高中毕业以后。
主持人:为什么您会提出说高中毕业以后是最合适的时间?
黄全愈:因为在年龄上也不是太大,还是有很强的可塑性,学语言学的挺好。同时,又相对来说,又成熟了很多了。如果是太小出去,父母亲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会缺失,而且不够成熟,所以我认为高中以后。
主持人: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要把他送出国去,除了岁数之外,还要考虑其他的什么呢?性格上?
黄全愈:特别要的是独立性,要有很强的独立性。但是独立性又走这边又走的太多了。独立性一定要有,但是独立新不是说我要干嘛就干嘛,我怎么样随心所欲,就是独立性。独立性跟生存能力是有关的。所以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前,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独立性。生存能力,要到吃苦营等等那里去,其实生存最关键的开始是一般的生活技能,也是生存的能力。像孙文出去以后还不会煮饭,让美国人很吃惊的。这是一般的生活的能力没有,这就是生存能力了。
网友:一直看黄老师的书,通过中美教育的对比,总是能找到中国教育的很多不足,但是为什么总是知道不足却不去改呢?您认为是传统观念导致使得我们很难改掉吗?谢谢。
黄全愈:是。这是观念的问题。一个是制度,制度很容易,可能一天就能改,比如说从前段时间,一定要减负,不能给孩子布置作业,谁不减负,校长、老师就下台。但是你减负了以后,家长回去给他加负。
主持人:学校减负了家长不放心。
黄全愈:因为他有这个观念,比如说我们到美国以后,我到处去讲素质教育,但是我搞教育的时候,自觉不自觉会用应试教育的方式来教育。比如说,我做过研究,美国前20名的大学,我做了研究,亚裔在美国只占人口4%,但是在哈佛有18%是亚裔,MIT是27%,斯坦福是24%,哥伦比亚是25%,伯克利是40%,前20名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间总共大概有20%是亚裔。很多人都挺骄傲的,为这个数字。但是我看到了这个数字的后面的发人深省的东西。我们在顶尖的学校里面,20%是亚裔,但是最后成为顶尖的大师级的人物没有20%。
主持人:您是说这些人进入了学校,但是并没有成为后来终生发展的很顶尖的人物。
黄全愈:对,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孩子身上的影响。很发人深省,为什么占20%,最后没有20%成为大师级的人才。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数字,在哥伦比亚这边占到25%,还有很多名校亚裔同学的比例都很高。您在书里面也提到,因为比例很高,所以亚裔的同学可能很难作为少数民族得到额外的照顾。
黄全愈:对,反而处于不利的位置。我带他们去看学校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所有我看到的亚裔的孩子,没有一个手上拿着材料的,都是父母亲背着。到学校不是有很多材料,一大堆很重的,包括我儿子,你们拿吧,我是为你读书的,我不是为我读书,我是为你们读书,所以你们都拿吧,我照片都拍下来了。所有的美国孩子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拿,自己背,他们的父母亲是两手空空。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得出,我要读,还是要我读,我要读,到国外去读,还是要我去读。这个就是我要读还是要我读,最后的动力不强,很多上了名校就达到目的了,就没有往下走了。读了哈佛,达到目的了,没有动力了。
主持人:我想这也是现在国内我们看到在办留学的时候,很过时候是家长操心,孩子你应该出国,孩子说好。孩子你应该到美国去,孩子说我想去英国,不行,我告诉你美国更好,到了美国,什么学校都是家长定好,孩子就走就可以了。
黄全愈:甚至什么专业都是家长想好。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忠告,要出去留学,首先孩子要有意愿,要从小就培养他这种想法,我要出去留学,一个是意愿,一个是技能,要有这个出国留学的技能。
主持人:您指的技能是什么?
黄全愈:包括语言,独立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等等,你都要给他培养。不能说去就去了,什么都没培养,就去吧,生存都生存不了怎么去,从小要培养,一个是意识,一个是技能。打个比喻,你要过河,去国外读书,你要渡过到对岸,首先孩子要有意愿要渡过去,还要有技能能游过去,能游到对岸去。如果没有技能和意愿,父母亲一定要推,就是把孩子往河里推。
主持人:那就淹死了。
黄全愈:所以从小就要培养意愿和技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