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借走的“十个中国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4:43   新浪考试

  作者:张继合

  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有人跟风叫嚷:只要具备两条就是“现代文盲”,一,不懂英语;二,不会电脑。其实,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形形色色,是否可以这样说,不会写毛笔字、不会算卦,就等于“国学文盲”?

  凭人怎么说吧,现代中国为了追求“和世界接轨”,几乎把英、法、俄、德、日、意、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当成了通向世界、通向文明的惟一桥梁。母语——中国话可以弄得一塌糊涂,甚至不如日本人写得漂亮,讲得流利;英语,却必须要捱过大学六级、托福考试。这据典型的崇洋媚外做法,似乎该回头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变成了外国人的香饽饽儿。仔细一看才发现,许多英语词汇其实就源于汉语,欧洲人做过精细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在狭义上,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这些白皮黄心的“鸡蛋词”,无须向“英语世界”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脱胎于汉语的“鸡蛋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除“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或者“豆腐(tofu)”之类绝无仅有的称谓,再挑拣10个真正有中国气质、代表华夏气派、并影响全球当代生活的“鸡蛋词”,便足以说明问题。

  (一)丝绸——silk

  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二)茶——tea

  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几乎都能在袅袅茶烟里找到。据萧乾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似乎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据说,即使在“二战”那样物资困乏的时期,法国人定量配给咖啡,英国人则要的是茶,还有一点点糖。茶成了欧洲人的“主心骨”,他们只能跟着茶香如醉如痴地行走,这不是本土的历史与遗传;而是异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18世纪的柴斯特顿勋爵干脆在《训子家书》里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

英语借走的“十个中国词”(组图)
世外桃源(资料图)

  (三)世外桃源——Shangrila (Xanadu)

  这是两个近意词。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Shangrila”出自西藏的传说之地——香格里拉,“Xanadu”则是蒙古的元上都。如果要表达“世外桃源”,通常采用“Xanadu”这个词。看来,以出世自居的美国作家梭罗,白白地在瓦尔登湖旁边,做了那么久的“隐士”。讲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哲学,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四)风水——Feng Shui

  风水,还是音译。它凝聚了古代中国在活人住宅和死人墓地方面的集体智慧。尽管有人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指斥风水是封建迷信;但是,迷信所谓“科学”,故步自封,则是另外一种迷信。风水的整体原则是“趋利避害”,这也是安全生存最起码的信条。近年来,风水在美国红极一时,从中国人唇齿之间发出的音节,已经成为当代人急需探究的学问。

英语借走的“十个中国词”(组图)
茶点(资料图)

  (五)茶点——dim sum

  一听发音,就知道,这个略带小资情调的词儿,来自闽粤。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几杯印度红茶,常就一碟甜点。英语原本有表示蛋糕、点心的词,偏偏不用,硬要拽一个来自汉语的生僻字。恐怕多少也有与时尚接轨、和东方同步的优越感吧。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点也摇身一变,成为登堂入室的英语外来词。

  (六)走狗——running dogs

  中国式英语贴切地表达了一种见利忘义、供人驱使的“下三烂”。无从考证,最先运用这个词的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重要的是,英语世界接纳了“走狗”,并以汉语的思维抚育这个“外来词”。接纳词汇的同时,无形中也接受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英语借走的“十个中国词”(组图)
纸老虎(资料图)

  (七)纸老虎——paper tiger

  这是最令人难忘和扬眉吐气的一个新词。缔造者应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他老人家是博学的诗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美国人硬不硬?苏联人牛不牛?原子弹厉害不厉害?……在他眼里,都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只要跟中国人作对,老子就得碰碰硬,看天下“谁主沉浮”。上世纪50年代的“美帝国主义”、六七十年代的“苏修”,都变成了毛泽东嘲笑的“纸老虎”。这种蔑视强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谈笑风声缔造了一个词,足令中国的敌手躲在角落里发抖了。

   (八)大款、巨亨——tycoon

  这种称呼是近些年才流行街巷的,指有钱有势的商人或者企业家,中国传统的叫法是“大掌柜”。被英语拿走,又是闽粤之地的音译。可见,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名声在外,马可·波罗在书里描写的东方,物阜民丰,黄金铺地。来中国走一遭,就像现在某些“假洋鬼子”上趟拉斯维加斯一样。

  (九)赌场——Casino

  这个词,似乎是地道的西方舶来品,发音酷似法语或者意大利文。殊不知,“Casino”竟是福建话的音译,可是,为什么英语要拿它表示“赌场”的意思呢?据传,很久以前,移民到美国的福建民工,拿到一点微薄的工资,便在无聊之际,聚众赌博,试试运气。每次开局,都会嚷嚷:“开始了! 开始了!”想不到,阴差阳错地搭给英语一个现代词汇。

  (十)小费,赏钱——Cumshaw

  这个词是闽南话“感谢”的音译。为了给人一点酬劳,在钞票上意思意思。英语世界也像喜欢“money”一样,渴望“Cumshaw”这个油水丰厚的单词。尽管中国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是,对于钱,却并非一毛不拔,甚至比西方人出手还大方。偷走“Cumshaw”这个“鸡蛋字”的欧洲人,一定见过,中国人曾如何挥金似土。其实,东西方对待金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本文选自张继合的博客,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