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教学参考: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教学参考: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1 20:55  英语辅导报

  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正确解读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沉默现象,以达到掌握沉默的规律和正确利用的目的;并且针对各种不同的沉默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沉默;评价;焦虑;提问的技巧;问题的修正;教学质量

  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

  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verbal interaction),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interaction)。所谓非言语交流,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很多,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流的有效途径。

  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上,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这便是沉默。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指没有言语的情况,当然也就包括上述的诸多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一般分为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静止沉默(still silence)和伴随一些体态动作等的非静止沉默(non-still silence)。本文讨论的仅局限于(学生方面的)静止沉默。

  二、造成沉默的原因

  交流能力主要由三种能力组成,即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和使用技巧的能力。沉默经常会与这三种能力的缺乏有关。

  1.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以传递以下几方面语用特征

  首先,它表露出社会文化特征的间歇行为(socio-cultural silence),中国人"对情感展露经常采取克制、引导、自我调节的方式,所谓以理节情,'发乎情止于礼义',这也使生活中和艺术中的情趣经常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不能充分地痛快地倾泻表达出来"(李泽源,1990)。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多听少言",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学生保持"沉默"是礼貌和规范的行为。

  2.沉默是交流中的停顿需要

  在话轮的转换过程中常常出现停顿、沉默、转换话题等现象,以下的几种情况都可导致沉默:如由于判断不准转换关联位置,不能获得话轮而沉默;不会向说话人发出反馈项目而沉默;在碰到语言障碍时不知如何修正、调整而沉默等。

  但是如果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教师就应该反思:是教师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还是教师的指令表述不清晰,学生弄不明白?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听力水平,用复杂的语言将一段较长的指令说给学生听,学生无法接受到信息,就容易失去耐心和信心。

  3.语言功底不足

  Chomsky指出,语言能力是指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属于深层结构,表现为句法。话语本身是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所以从理论上说,我们说的运用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语言知识,除非具有模仿、产出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否则较难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仅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也会对培养运用能力不利,所以在中小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让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陈诗颖,2002)。

  4.缺乏技巧训练

  话轮转换的技能是争夺话轮、克服沉默的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当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时,会经常表现出碰到暂时的语言障碍的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好陷入沉默和慌乱之中。

  5.有些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过分强调全英或双语教学

  三、正确解读沉默

  应该指出的是,沉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作用,还可能是由性格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在一对一的会话过程中,听者的沉默既可能是对说话者的赞同,也可能是反对。一般来说当听者有不同意见时,常见的反应是插话。他既然表示沉默,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说话一方的同意,即常说的"默认",同时也是对说话人继续讲话的鼓励。但当听者不同意说话人的观点时,有时也表示沉默,这可能是因为说话人位尊职高,听话人不便表示异议,或是因为听话人认为对方的观点十分荒唐可笑,不屑予以反驳。在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沉默还具有表现的功能。如当说话人发问时,对方的沉默往往表明对问题的不理解或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不同的沉默所传达出来的不同的信息,能对正确判断教学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沉默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有益的还是需要引导的?正确解读各种不同的沉默,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果是出于礼貌等,可以引导其积极回应。

  为了使学习者内化概念,应给予学习者一定时间进行认知处理。Honan & Van Ormer (1950,转引自何高大,2002)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间歇(沉默)是非常必要的。给学习者一定的时间进行信息解码和编码,以促进其领悟学习内容和思维过程;不要一看学生沉默就不自在,觉得气氛不够活跃。

  从小孩的好胜、爱表现的心理来看,一般来说,沉默现象在低年级(主要是小学阶段)出现的机率较低,但如果课堂长时间出现沉默现象时,教师多半应该反思:

  1)教师的提问方式是否有待改进;

  2)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适当,等等。

  四、教学建议

  1.教材的设计

  首先,教材的设计必须符合学习者当前和未来的交流需要。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年代,英语的口语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希望不再做英语哑巴。

  另外,口语教材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实现当前的交流目的,如何控制话题,如何交接话轮等会话技能。要重视作需求分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预测学生在课堂内外,目前和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外语口头交流场合,比如,他即将从事的工作性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兴趣。

  2.提高教学艺术

  ①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

  教师提问占教师话语中相当高的比率。根据Chaudron(1988,转引自Tsui,1995)的观点,提问是课堂活动交流话语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所占的比率高达20%到40%,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学生和课堂师生的交流所起到的影响非常重要。

  根据Tsui(1995)的观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目的主要包括:

  1)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检测;

  2)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3)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4)使学生直接学习某个语言点或有更多的机会操练目的语等等。

  鉴于上述所提到的几个方面的重要性,教师的提问技巧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与决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了。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推理以便作出正确判断,找到答案。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教师就应该反思:是教师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还是教师的指令表述不清晰,学生弄不明白?在很多时候,教师对问题的修正的艺术是相当重要的。

  ②创设英语教学语言的特色

  教学语言(teacher talk)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又称为教师语言。一个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束定芳、庄智象,1999)。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通常只是教师用来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的工具。但是外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不但关心语言的内容,还关心语言的形式,包括教师所用的词语、句式、语调,甚至神情和语气。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

  a)克服教学语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否则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当然就无法作出必要的反馈。

  b)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时使用的语言(即指令语)应该力求清晰、准确、精炼。就语音而言,教师在给学生指令时,首先应获得的效果是让学生听清楚他所讲的话,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听力水平,将一大段较长的指令语一口气说给学生听,势必增加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听力理解的难度;当学生无法理解所听信息时,就会失去耐心和信心。因此,减慢语速是教师简化指令语的手段之一(朱东华,2000)。

  有意识的停顿是教师将复杂的语言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指令内容,教师可以在生词或难词前作较长的停顿,或者用一些单音节词,如"OK","right","good",等及一些过渡语,如"eh, hmm",来代替停顿,教师使用这些词旨在留出时间让学生跟上他的思路,填补停顿时间,以帮助学生消化已获得的信息。

  为了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教师应多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少用专业而抽象的词汇,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指代,以免造成学生误解教师的意思或不能直接领悟教师所指。

  为了确定学生是否明白教师的意思,教师还可以使用疑问句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否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而且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明白教师的要求,除了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课堂的问句和独词疑问句,如:"Do you understand me?" "Clear?" "Any questions?" "OK?"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英语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应该尽量运用精炼、清晰、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指令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c)为了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以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教师讲解时应该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句子越长,理解的难度就越大,教师要灵活调整句子的长度。

  d)适当使用母语。专家指出,母语的适当使用还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母语和外语各自的特点,从而排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母语干扰(何广铿,1995)。我们知道,学习外语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者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母语系统的影响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场合,结合英语学习的内容,用母语简单讲授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一结构、某一用法上的差异和特点,学习者将会了解并明确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要注意的问题,他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可以避免受母语的影响,少犯一些错误。不应该一味的强调全英教学,这应该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问题(黄国文,2000)。

  3.重视需求分析

  章女雯(1996)所做的调查表明,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认识是:1)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年代,英语的口语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技能;2)对大多数而言,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希望不再做英语哑巴。

  我们的教学应该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我们教师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事实证明:学生感兴趣时交谈得多,话题越接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交谈得越好。预测学生的课堂内外,目前和将来可能回遇到的外语口头交流场合是一个成功外语教师应该做的事。比如,学生希望从事的工作性质等。

  4.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减轻焦虑感的方法

  紧张、担忧,害怕等等是人们在学习和交际使用外语中常有的情绪体验。这在心理学上一般称为(anxiety)。焦虑的产生与人们所感受到的对其自我或自尊的威胁有关。外语学习是一个充满自我威胁的过程,并且容易引起焦虑的特殊情境;操用一种新的语言容易出错,并且这种活动通常暴露在他人评价之下,因此学习常处于担心遭到否定的困扰之中,外语学习是一种"模糊情境",学习者面临不熟悉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因而交际中有大量非结构,随机应变的因素和难以把握的信息暗示(cues),这种模糊情境常被视为威胁并引起心理不适;许多外语教学法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概念,过分强调"准确",过多使用纠错等否定性反馈,忽视必要的心理准备而过早过快地要求准确"输出",因而学生常缺乏安全感并处于防御状态。外语学习焦虑就是由外语学习中诸多自我威胁因素引起的各种不愉快情感和心理不适的集合。

  5.重视诊断式的评价,鼓励要真诚

  有些教师容易犯不管操练的目的,有错必纠的错误,特别在交流性对话中,教师往往为了某个语音或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对话和思路的连贯性。教师应该注意纠正错误的适时性,对不同性质的错误要区别对待,不必一律采取有错必纠的态度;发挥教师反馈语的启发教学,注重激励的作用,多使用积极反馈语,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的典型。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利用沉默,关注差别,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6.教给学生保持话轮的技巧

  如何保持话轮,特别是长话轮,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碰到暂时的语言障碍时,他们往往陷入沉默和慌乱之中,继而被迫终止话轮。下面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沉默。

  训练学生熟练地使用一些迟疑用语,例如:Yes, fine, good, I see, that's right, well, actually, etc.在听话的过程中适时地发出反馈项目,让说话者知道其传递的信息已被接收,以便拖延时间进行思索来克服沉默,使交流得以继续进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些用语集中到一起教给学生,在放录音或录像时要求学生注意本族语人是如何使用这些用语的,并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实际运用。

  放一段英美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录音(讲话人使用比较多的迟疑用语)。教师把谈话录音的主要框架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把这些用语加进框架进行模仿性的复述,然后再听录音进行对比。自然而真实的话轮转换涉及到语言和非语言的各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技能,不过英语教师若能有话轮转换意识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和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必然会有提高。

  7.立足课堂,在模拟的话语环境中训练话轮转换的技能

  视听结合,创设情景,在真实自然的话语环境中了解话轮转换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会话实践活动,如师生对话,学生一对一练习,小组练习,角色扮演,自由发言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设计以某些具体的微技能(micro-skills)或会话策略(strategies)为中心的会话项目,培养学生如何获得话轮,如何保持话轮,如何放弃话轮的技巧,使学生懂得和掌握话轮转换的规则和机制,如何使自己的谈话不被别人打断,如何在会话的过程中运用各种非语言手段等。

  交谈时对方所谈的话题自己不熟悉,招架起来感到吃力,应主动去争取话轮,再设法把话题转到自己能应对自如的内容上来防止沉默的发生。

  在听不懂对方的谈话时候,要使用技巧提醒对方修正,如可以模仿性地重复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发问等。

  五、小结

  Ellis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输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学习的成功与语言的输入量紧密相连。

  目前还有很多其他的客观原因存在:如迫于考试的压力,有些教师为了省时间,赶速度,很少在课堂上提问,教材中适用于练口语的讨论题也省去不做,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开口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很可能会失去用英语交流的愿望。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教育部门要给英语课程一个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增加口头测试的比重。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如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应用,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针对中国学生口语课上常会出现无话可说,或者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在交谈中如何参与,如何应对等技巧。

  在当今中国,在课堂里获取语言输入是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输入技巧,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沉默现象。

  参考文献

  [1] Amy B. M Tsui. 1995.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don:Penguin Books.

  [2] Chaudron. C. 1988.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陈玉红.英语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析[J].外语教育. 2002.1

  [4]陈诗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6): 17-20

  [5]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6]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

  [7]黄国文.从以结果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 1-2

  [8]李泽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广西教育出版,1990

  [9]罗颖,利用语料库分析中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巧[J],国外外语教学,1999 (4)16-19

  [1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1]杨连瑞.话轮转换机制与英语会话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 2002(2): 12-15

  [12]朱东华.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2):11-14

  [13]周光明、高旭阳.英语教学语言的特色[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2)19-21

  (文/陈诗颖;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第12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