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EF英孚教育 > 金发碧眼看中国:美丽的西双版纳

金发碧眼看中国:美丽的西双版纳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5 12:03  EF英孚教育

  7月份,我丈夫有一周时间休息,我们决定去趟西双版纳。景洪是一座风景秀丽、满眼绿色、有着热带气候的小城市。我们一到那里,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去了离那里不远的好几个地方,享受着身处中国南方的舒适的感觉。

  一天,我们乘坐当地的公交车去了一个名叫西丁的小村庄。我们打算去看一看那里星期二的集市。那天的集市很早就开始,所以我们只好提前一天去,在那儿住上一晚。在几乎一天的时间里,我们换乘了好几趟小公共汽车。当地的道路可真是坑洼不平,一路上也没看见其他游客。在其中一辆车上,有一群年轻人正好坐在我的旁边。他们一路上不停地大声讲话,等到他们唱歌时,那声音就更大了。最后总算到了西丁,我们浑身精疲力竭,耳朵好像也给震聋了。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开心。看到那些与北京大不相同的景象,我们顿时有一种愉快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当地的集市。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的确是件有趣的事情。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就是当地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来到中国的话,你总是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结果呢, 你常感到自己并不能看到中国的真实面目。今天很多东西都是为游客准备的: 集市日,各种特色小吃, 或盛装或载歌载舞等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人群。 这一切看起来都不错,但要是没有游客的话,也就失去它们存在的意义。 不少人喜欢观看这些东西, 虽说它们并没什么不好的,但确实不太适合我。 我更愿意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而丈夫和我总是尽量避开那些组织得井然有序的活动。 然而,即便那时,当你去那些不属于旅游景点的地方时, 你仍然能碰到一个问题: 总是有人注意你。

  但西丁与众不同。市场上的一切全是为当地人准备的,而我们只是默不出声的观光客。那天早上,当我们在热闹的集市上转来转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他一些西方人也来到了这里,但不多。有一位意大利女士,一对德国夫妇,还有一位丹麦小伙。跟我们一样,他们也没有随团旅游,也是单独出游。他们对眼前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集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跟其他一些游客谈了一会儿话。接着,我们在这个喧嚣、热闹的集市上四处看了看。身处其中,你不会引起周围人的丝毫注意,那种感觉简直太妙了。我们第一次不再是注意的焦点,而只是普通的旁观者,其实情况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大家都忙着做自己的买卖,根本无暇注意我们。我们感到自己仿佛真的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可以自如地来回走动,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多好啊!

  逛了一会儿集市之后, 我们坐在高一点儿的台阶上, 从那儿可以看到这个集市。 看到眼前的一切确实太有意思了。 这与我们瑞典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 让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看着人们是怎样打交道的,他们是怎样做买卖的,他们都吃些什么,他们都穿些什么,真是一种享受。这里好多人身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有些年龄稍大的女人甚至还戴着很大的头饰。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装饰物,太漂亮了!我们在这儿没有时间概念,真是流连忘返。

  后来,有个小女孩走了过来,用英语跟我们讲话。我当时很吃惊,因为我根本没想到这儿有人会说英语。另外,也没人靠近我们或是跟我们说话。听到我们会讲汉语,她也非常吃惊。她告诉我们,她在城里上中学,平时学校放假也难得回趟家,可这次她回来了。我们很高兴有机会跟她谈话,因为自来到西丁,我们几乎没跟任何人说过话,只是与我们住店的主人说过两句。这段交谈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地方传统。那个女孩既招人喜欢,又懂礼貌。我想,她敢走过来跟我们讲话,这说明她很勇敢。

  虽说西丁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但能回到温暖而友好的景洪确实让人很高兴。这个小城中有好多咖啡馆,专门接待那些带背包的游客。这种咖啡馆就是一个个小餐馆,里面有各种国际食品和饮料。虽然与当地的物价水平相比,这里的东西要稍微贵一些,但至少没大城市那么贵。大多数西方游客都很喜欢这种地方,你可以在这里吃到自己习惯吃、也喜欢吃的食物。此外,说不定你还能在这儿得到一些中肯、有益的建议,知道当地都有哪些活动应该参加,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应该去看一看。这些咖啡馆一般都有会讲英语的人,还能结识其他一些游客。

  我本人喜欢这种背包咖啡馆,而我尤其喜欢那些旅游氛围不是太浓的咖啡馆。我觉得,最好的咖啡馆应该也有很多中国客人。我喜欢那种不同国家的人都能融合在一起的地方。这种咖啡馆还有一个优点,它们大都陈设简单,并不是很讲究、很昂贵的地方,但却有着很好的气氛。在景洪,我们经常去美美咖啡馆和澜沧江咖啡馆。在这两家咖啡馆,我们都能遇到非常友好、乐于助人的员工。他们会给我们出不少旅游方面的好点子, 还把书借给我们,教我们认了好多以前不认识的汉字。在你出门旅游而且不了解周围情况时,能有人帮你一把简直太难得了。就是在这里,我知道了如果我想要喝冷饮的话, 应该说要“冰镇的”。 头几天,每当我走进商店时,我会看着货架上的饮料说:“有凉快的吗?”可能我的发音有点不标准,其实是词用得根本就不对,结果他们都回答说:“两块?不,那个三块。” 我根本没意识到是自己说错了,所以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搞不明白是什么回事。小铺里的人一直都在误会着我。 后来美美咖啡馆的女孩告诉我,谈到天气的时候才说“凉快”。 她说:“如果是饮料的话,你只要说‘冰镇’就行了。”

  其实,旅行是个练习说汉语的好机会。因为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而且自然会碰见一些问题需要答案。如果你能马上向周围的人请教,你就可以抓紧时间一边学习一边玩儿。我发现很多中国人非常热心地愿意帮助我们这些不顾一切努力学习汉语的老外。

  每次去旅行,我都会给丈夫一些小的“任务”,目的是让他练习汉语。平时他工作特别忙,工作压力也很大,从来没有时间学习。汉语和我们的母语又是那么的不相同,单词没有一点相像之处。如果你没有时间认真地学习,你用的单词有可能就很糟糕。要么记不住,要么把它们弄混。度假的时候,我经常鼓励丈夫抓紧时间。他应该抓住每个机会练习口语。我可能让他自己出去买东西,或者去打听一些简单的事。虽然那样的事我可能已经知道了,但没关系。目的是为了让他练习练习,说几句汉语。

  有一次我们在西藏旅游时, 我让他去宾馆的前台问问可不可以把我数码相机的电池充一充。他一直记不住“电池”这个词,而且“充”这个词也总是忘记。为了帮助他,我教他说一个最简单的句子: “电池,在哪儿可以充?” 丈夫说: “好,没问题。”然后我们一起去找服务员。找到服务员时,我听丈夫说:“电视可以拿走吗?”

  我想这个小宾馆的服务员一定觉得这两个客人越来越奇怪, 因为我丈夫不断地在问他们一些古怪的问题。 刚到的时候我就跟丈夫说有些事情我想知道,我问他能不能去打听一下?他说:“没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我说: “我想知道在哪儿可以洗澡,还有,有没有毛巾可以给我们?”丈夫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回来了,好像很迷惑,说他有点儿不清楚。我说: “怎么了?有没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我?”

  他说他问的内容好像服务员听不太懂, 服务员回答的内容他也没听懂。我说: “那么简单的句子,你也给弄错了吗?”他说他自己觉得没弄错,而且说得挺标准的。 我说: “如果你汉语没问题的话,你怎么还那么糊里糊涂的?”我接着说:“你跟那位服务员到底说了什么?”丈夫用汉语回答说: “我只是问问她‘在哪儿可以洗猫(洗澡)?’服务员不懂的时候我又说‘算了吧,那你有没有现金(毛巾)可以给我?’”啊呀!对我们外国人来说,汉语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除了骑自行车或坐公共汽车去各个地方之外,我们走遍了景洪的各个角落。我们非常喜欢步行,尤其到了新地方更是如此,因为步行中你可以发现好多东西。有一次,我们去了景洪小集市,看到很多奇怪的食物。 有些食物我们在西方根本没有见过,有些东西让我们吃惊不小,像是动物的肠子、头部、尾巴,竹鼠、蛇、昆虫、幼虫等类似的东西。尽管以前在北京也见过这些东西,可我们还是觉得能逛一逛食品市场或是摆满街头卖各种食物的小摊,是很有趣的。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以前我们根本没想到有些东西竟然能吃。但好多中国人好像很喜欢,当你走近的时候,他们总会劝你过来买一些。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星期六, 我和丈夫去北京的一些老城区逛逛, 然后就开始闲聊, 一会儿有人上前来兜售幼虫。 毕竟吃幼虫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实际上至今我对人们竟然能吃幼虫感到极其不解。因为这个原因,我提出了各种问题。那个卖幼虫的人大概误以为我想买一些尝尝,尽管我反复告诉他自己不吃虫子之类的东西,但他还是非让我们买,还把手伸到篮子里摸索着,好让我们看见有些虫子还活着,还在动呢。他告诉我们,吃这些虫子对身体有好处,因为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高。他甚至想让我们试一试。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怎么才能让这个人明白,不管哪个中国人想劝西方人买昆虫或幼虫吃的话,那纯粹是白费口舌。

  就像我们当时在北京感到吃惊一样,现在也吃惊不小。 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在卖狗肉。 在西方,你根本不可能买狗肉吃,那算是西方人在饮食上的另一个禁忌吧。 现在有些卖狗肉的人想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停地向我们招手。 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不吃狗肉。 我们摆摆手,摇摇头。 我的丈夫本想趁机练一练汉语,可没成想说错了。 他用洪亮的声音对小贩说:“我不是(吃)狗肉。”

  那个卖狗肉的人看着他,脸上露出一副困惑不解的表情。我连忙说:“不,不,他是说他不吃狗肉。”“啊!”他明白了。我们为那个错误而哈哈大笑。 我解释说: “我们西方人从来不吃狗肉。”小贩显得有些失望,又拿出一些压扁后用子串起来的青蛙给我们看。那不只是青蛙肉,而是整只青蛙。

  我不得不对他说,我们也不吃青蛙。实际上,整个食品集市上没我们吃的东西。这样多少有些讽刺意味,因为快到傍晚的时候,我们可真是饥肠辘辘,尽管周围全是吃的东西,可没一样是我们能吃的。要是在那种地方转上一圈,大部分西方人都会有一种感觉: 回到像背包游客咖啡馆这样熟悉的避风港可真是太好了。

  本文选自瑞典记者李琳《金发碧眼看中国》一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