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国家利益、民族冲突和当前世界格局变动的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11/15 17:54  文都教育

  重点题17:国家利益、民族冲突和当前世界格局变动的基本特点

  十七、通过当前黎以冲突、伊朗核问题、中东地区的和平斡旋及中东问题的复杂与周折,说明国家利益、民族冲突和当前世界格局变动的基本特点。

  【考点背景透析】

  去年《世界经济与政治》大纲新增考点“世界各国争取和平的努力”还没有出题考查。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冲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一年来又新增加了伊朗核问题、叙以、黎以冲突问题和伊拉克局势的恶化等,这一地区的战乱与和平交相杂处,形势更加复杂。不仅是大国关系互动的场所,也是当今能源争夺、霸权主义等政治现象表演的最重要的舞台。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伊朗核问题

  1.2006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善后处理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决议强调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寻求谈判解决办法的重要性,突出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处理伊核问题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并对美、俄、中、英、法、德六国6月初提出的一揽子方案予以肯定,强调该方案是致力于寻求全面、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重要努力。决议敦促伊朗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的决议,要求伊朗暂停包括研究和开发在内的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善后处理的活动,并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予以确认。决议还呼吁各国防止转移任何可能有助于伊朗铀浓缩活动和弹道导弹计划的材料和技术。决议说,如果伊朗不在8月31日之前执行决议,安理会将考虑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41条的规定采取适当措施,并强调“如需要采取此种补充措施,则须作出进一步的决定”。决议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8月31日之前就伊朗执行该决议的情况向安理会提交一份报告。由于伊朗未能在7月15日就有关其核问题的六国方案作出及时回应,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外长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安理会。安理会成员国在经过长时间的磋商后通过了这项由英法德三国起草的决议草案。

  2.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将重新启动核燃料研究设施。1月10日,伊朗正式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恢复了两年前自愿中止的核燃料研究活动,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外长和代表已多次举行会晤,共同商讨如何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1月16日,六国代表在伦敦举行闭门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伊朗重启核燃料研究活动表示严重关切,对伊朗应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并重返谈判进程的重要性达成一致。六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1月30日,六国外长及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在伦敦举行非正式磋商。与会各方要求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全面中止包括研发活动在内的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同时决心继续为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作出努力。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把伊朗核问题报告安理会。3月29日,安理会通过了一项由英法起草、经过多次修改的“主席声明”,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3月30日,六国外长及欧盟代表在柏林举行磋商,要求伊朗尽快停止一切铀浓缩活动,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会议达成两点共识:伊朗暂停铀浓缩是重开外交谈判的前提;国际社会应谋求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5月24日,六国代表在伦敦就伊朗核问题举行会谈并取得进展。欧盟方面准备提出一个包括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和安全保证等的一揽子计划,以便促使伊朗中止其核计划。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外长经过多次磋商,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3.2006年8月22日,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拉里贾尼向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正式递交了伊朗对六国方案的答复。不出绝大多数观察人士所料,伊朗在答复中没有简单地“点头”或是“摇头”,有意让外界一时判定不出其“接受”还是“拒绝”了六国方案,并使美国和欧盟在对答复进行解读时出现分歧,从而为本国赢得更多的周旋时间。9月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将会继续核项目。这是自从8月31日安理会要求伊朗停止浓缩铀的最后期限过后,内贾德首次就此发表评论。内贾德说:“我们显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我们将永远不会放弃这一合法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8月3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证实,德黑兰尚未根据安理会要求停止浓缩铀。该机构称,为期三年的调查没能证实伊朗核项目仅用于和平目的,因为德黑兰没有提供全面合作。9月2日,欧盟25国外长同意给予伊朗两周时间,以便让伊朗澄清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问题上的立场。

  相关材料2:黎以冲突

  1.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发动了越境袭击,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打死7人。以军随即予以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黎以冲突爆发。当日午夜,以色列举行特别内阁会议,决定对黎真主党采取军事行动。随后,以军开始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逐渐加大空袭力度,并深入打击黎境内目标。7月下旬,以军对黎真主党武装展开地面攻势,黎真主党武装也频繁向以境内目标发射火箭弹,双方冲突不断升级。14日,以色列完成对黎全面封锁。15日至18日期间,以色列首次轰炸了贝鲁特市中心,炮击黎巴嫩港口和重要桥梁,打死33人;黎巴嫩发射火箭弹袭击以第三大城市海法及以北部地区;各国驻黎人员陆续撤离。19日,以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展开进攻,并决定无限期持续在加沙黎巴嫩军事行动。20日,美海军陆战队员在贝鲁特登陆,协助侨民撤离。23日,以军空袭已造成黎巴嫩356人死亡。24日,以色列和真主党武装分子进行了交火,九名以军士兵在交火中受伤。黎以冲突不断升级还造成双方人员大量伤亡,并殃及无辜。从7月中旬起,各国纷纷从黎巴嫩撤侨。7月26日,以色列空军袭击了黎南部边镇希亚姆,造成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身亡。30日,以战机对黎南部的加纳村发动空袭,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酿成黎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平民遭受伤亡最惨重的悲剧。31日, 以军在宣布停止空袭后再次轰炸黎南部。8月1日,以色列称48小时期限过后将恢复对黎巴嫩进行空袭。8月2日,以军袭击黎医院。

  2.2006年8月初,法国和美国达成一项关于解决黎以危机的决议草案,并于5日提交联合国安理会。针对黎巴嫩局势以及美法草案,阿拉伯国家外长7日在贝鲁特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完全支持黎政府在罗马国际会议上提出的解决黎以危机的7点方案,强烈反对美法草案中未提及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和释放被以关押的黎囚犯等问题。在美法两国对有争议的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后,联合国安理会8月11日一致通过了关于解决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根据决议,以色列在黎巴嫩政府军和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开始在黎南部地区部署的同时从黎撤军。8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宣布,黎以双方的停火时间“将从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5时正式生效”。

  3.黎以冲突的历史: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长期以来,黎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装直升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炸毁了十多架黎民用飞机,以报复以色列一架民用飞机在雅典机场遭巴武装人员袭击。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区。6月13日,以军撤出黎巴嫩。1982年6月初,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南部地区,并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赶出黎巴嫩。1985年1月,以色列开始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但以色列以保卫北部领土安全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安全区”,并将以支持的“南黎巴嫩军”留在黎境内。1992年2月,以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乘坐的汽车,穆萨维及其家属在袭击中丧生。此后,黎真主党武装同以军进行了多次交火,黎以冲突不断升级。1993年7月,为打击黎真主党和巴游击队有生力量,以军对黎南部发动大规模的轰炸。在双方为期一周的激烈交火中,造成1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7月底,黎以双方达成谅解,实现停火。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军事冲突持续了16天之久,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26日,黎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色列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相关材料3:哈马斯执掌巴勒斯坦政权

  1.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了其自1996年以来的第二次立法委选举。哈马斯首次参选并一举击败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赢得立法委132席中的74席,成为第一大党。2006年2月18日,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首的巴新一届立法委员会宣誓就职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巴勒斯坦政坛由此步入新时代。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责成哈马斯尽快组建新一届自治政府,并强调巴方将继续遵守“奥斯陆协议”,继续与以色列谈判,继续和平进程。他还呼吁以色列回到谈判桌旁,与巴方作为平等的和谈伙伴,结束双方流血冲突。

  2.2006年3月29日,由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组建的巴勒斯坦新政府在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主持下宣誓就职。由于以色列的封锁,就职仪式分别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两地举行。巴新政府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外交部长马哈茂德·扎哈尔、内政部长赛义德·赛亚姆等10名成员在加沙宣誓就职,而财政部长奥马尔·阿卜杜勒·拉齐克等14名成员在拉姆安拉宣誓就职。阿巴斯在就职仪式后说,他希望哈马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新政府“与美国和以色列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以免使巴勒斯坦人民遭到国际社会的隔离”。他重申,巴方愿意在有关决议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基础上与以色列进行谈判。

  3.2006年6月25日,来自三个派别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了加沙地带边界的一个以军哨所,两名以色列士兵和两名武装分子在交火中死亡,一名叫吉拉德·沙利特的以色列士兵,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俘虏,至今下落不明。巴武装人员提出用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内的囚犯,来交换这名被俘的以军士兵,但遭到了以色列政府的断然拒绝。2006年6月28日,为解救这名士兵,以军6月28日凌晨对加沙地带展开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6月29日,以色列军队逮捕了包括内阁部长和立法委员在内的64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官员。自从6月25日以色列士兵沙利特被巴勒斯坦绑架之后,以色列扣留了十几名哈马斯官员,并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造成超过200人丧生,其中包括40余名儿童。

  4.2006年9月4日,巴勒斯坦总理哈尼亚说,巴勒斯坦各对抗派别即将组成一个新的联合政府,而民兵组织哈马斯将成为领导力量。这个联合政府将可以促使国际社会取消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资金冻结。这次资金冻结导致巴勒斯坦面临经济危机,并造成数以千计的公务员拿不到薪水。但哈马斯官员称,即使哈马斯与其主要政治对手法塔赫一起组建联合政府,这也不意味着他们会承认以色列国,而承认以色列正式国际社会解除资金冻结的条件之一。9月11日,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巴勒斯坦组建联合政府可以成为推进两国之间和平的动力,但巴政府必须承认以色列、杜绝暴力,并释放被巴武装抓获的以军士兵。外界普遍认为,如果哈马斯能与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组建联合政府,将有助于巴政府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有助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

  相关材料4:中东地区和平与冲突的历史及深层根源

  1.“中东和平路线图”的目标和进程

  (1)联合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以巴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根据“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结束以巴冲突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4月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斡旋四方(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将为此召开国际会议。

  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在2005年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双方的冲突。中东问题斡旋四方将就此召开第二次国际会议。

  (2)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实施受阻的情况下,以色列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2003年11月,沙龙首次提出“单边行动”意向,12月底开始拟订相关方案,并将其作为政府处理巴以问题的施政纲领。

  依据这一计划,以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国防军,并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置,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撤出建在加沙地带所有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国。

  (3)有关各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基本立场

  美国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美国指控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严重违反NPT和保障监督协定,极力主张推动IAEA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对伊朗实施制裁。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则支持欧盟英、法、德三国同伊朗进行谈判,并以“不反对伊入世贸组织”和“同意售伊民用飞机零部件”相诱惑。然而同时布什政府不断发出威胁,不排除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欧盟英、法、德三国自2003年10月开始就伊朗核问题同伊朗展开外交谈判,直到2004年11月才达成“巴黎协定”,伊朗同意暂停一切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三国同意在“暂停”情况下,与伊朗就双方在核、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进行谈判并达成一项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议。

  俄罗斯主张在IAEA框架内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但支持伊朗发展核动力,俄罗斯援助的布什尔-1号堆将于2006年建成,并为该堆提供核燃料,不过乏燃料需返还俄罗斯,以防伊朗从中提取钚。俄伊双方还达成初步协议,俄罗斯将继续帮助伊朗建造4~5座核动力堆。

  【命题视角点拨】

  本题的命题视角主要为:《世界经济与整治》去年大纲新增考点“世界各国争取和平的努力”;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世界大国之间的斗争与合作;中东地区战争与和平、对抗与斗争的根源之一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