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申论备考秘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0 14:54 新浪考试 | |||||||||
暑假的最后一周,在看申论。 申论主要分三部分:概括材料内容、提出方案以及申论作文部分。 申论的材料内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尤其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材料,洋洋洒洒十几页都有,有时看完了还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大概知道材料所要反映的问题,但
提出方案有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针对性;二是可操作性。 申论中第二题和第三题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仍然觉得弄不清楚,我多的理解就是篇幅长短的区别吧,第二题简单提出方案,第三体详细阐述。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说法,比较有说服力。 第二题“提出对策(方案)”与第三题“解决问题”的联系在于三点: 1、从出发点来说,提出对策(方案)和解决问题都是对给定事实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2、从过程来说,都讲求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都要求在理论上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事物内有逻辑,在实践中都可以执行。 3、从结果来说,都是为了使事实由非常态进入常态,都是使事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其区别也同样有三点: 1、从职能归口方面来看,二者的出发点有所不一。前者站在组织的角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者是以特定身份出发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考试中,第二题的作者身份相对自由。 2、从要求来看,第二题提出对策“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以文字篇幅简短,理论的可行性常常蕴含在行动的可操作性里,它通过归口的管理职能划分、合理的措施安排、恰当的实施手段等来体现,一般不阐述理论,以务实的方式出现。 而第三题的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则要求既要务虚又要务实,要将理论和事实完美地结合起来,对其所提出的解决方法,都应当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3、从表现形式来讲,第二题的对策常用“主管部门干什么”、“协管部门一干什么”、“协管部门二干什么”、“协管部门三干什么”、“新闻宣传部门干什么”这种由主到次的方式来排列对策。 而第三题的论证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所以论证过程中更常用先务虚后务实,先理论后实践,先抽象后形象,先主体后客体,先主要后次要等方式来进行。句子顺序和词语顺序严格按照重要到次要的内在规律排列。 以上转载了一些专家的解释。 我个人认为申论写作其实还是很“八股”的,有一定的套路,首先在文章中一定要条理清晰,多分段,标明“第一”、“第二”等条条框框。改卷毕竟是流水作业,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细看文章的内容,可能只是看看你的“第一”、“第二”…,觉得你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就能得高分。 在准备申论的过程中,我主要看了一下以往的真题和模拟题。本来还打算看看《半月谈》的,后来没有时间便作罢了。我觉得热点问题多了解一下当然最好,但社会新闻那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根据真题和模拟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了一些屡试不爽的热点问题对策,基本上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往上面套,原因及对策都可以从这几方面分析,根据具体问题不同再做调整或充实内容就可以了: 1.体制缺陷: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有漏洞。 2.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或相关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起重视。 3.监督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4.惩罚机制:××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是不是惩罚机制不到位? 可惜整个笔试准备过程严重虎头蛇尾,我除了暑假在家奋斗了3个星期外,开学之后再也没看过书,差点不想去考试了,感觉根本不在状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