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国际高考移民”破坏了社会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10:52   中国吉林网

  随着中国名校录取门槛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少数中国学生开始采取“曲线救国”方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以留学生身份进入那些知名中国高等学府。透过这一现象,人们看到了当前中国高校录取的最大漏洞。一位谙熟内幕的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以假护照骗取留学生资格外,更多的人则通过多种途径以真留学生身份就读中国名校,后者即便真相被发现,法律和政策也不能奈何他。(12月21日《法制周报》)

  从跨省到跨境、从假扮华侨到假扮留学生,为了绕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高考移民的花样不断翻新。现在愈演愈烈的“假老外”留学生现象,开始冲击正常的国内高考秩序,并对参加高考的中国学生形成了不公平。毫无疑问,对于当前的类似不良现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更多的“假老外”涌入名校。所幸的是,在一些顶尖名校,如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学校,校方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比如规定获得外国国籍的时间,对其本国语言和文化水平进行测试,等等。不过,多数学校在留学生问题上依然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这给很多有钱人子弟以机会。

  高考移民并不是新现象。所谓的高考移民,通常是指某些考生利用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优惠政策,利用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录取分数落差,通过各种途径将其父母及本人户口转入或空挂到录取分数线较低的西部或南部省份,从而达到考取理想大学目的的一种“曲线高考”现象。而以留学生身份申请入读国内高校,本土留学的国际高考移民显然是高考移民的新变种。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式,认为健康的社会是一个结构整合、功能协调的社会。社会出现问题,往往就出现结构整合失效、功能失调以及由此导致社会行为失范,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对个人来说,正规的学校教育功能除了社会化外,还有社会定位的重要功能;同时它也存在着不为人所意识到的潜在功能,可以提供一种合适的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持久的社会关系网络。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出在对有序的、整合协调的社会的挑战和破坏上。它破坏了社会文化目标对人们价值认同的导向,是一种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就事论事,留学生入学的低门槛,是催生高考移民国际化的最直接原因。据了解,我国国内各高校招收留学生的门槛通常都较低,“高中毕业、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有外国护照”, 满足这三个简单的条件就有资格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进入中国大学就读。某种程度上,我国政府和高校相关招生制度的不完善,为国际高考移民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在我国现有的相关政策中,允许具有他国国籍的华裔学生作为外国留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但却没有对加入外国籍的时间给以限定,从而给国内的高考移民提供了可乘之机,借机“变身”国外留学生,躲避高考,曲线入学。同时,某些高校在招收留学生方面缺乏严格的审核制度,“装进篮子就是菜”。更有甚者,部分大学为了提高在校留学生的数量和百分比,或是为了学校创收的需要,不但对这类现象睁一眼闭一眼,还主动降格以求,“开门揖弊”。对本科留学生如此,对留学硕士生、博士生也是如此。

  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其实也是考生争夺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表现。由于利益的驱动,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的地区的学生“移民”到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地区,与该地学生争利,这就破坏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破坏了这样一种整合而协调的“游戏规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教育不公的最直接影响是,严重堵塞处于下层社会的人及其后代向上流动的通道,让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考生心理失衡。这势必造成社会不公平,进而引发社会危机,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人人享有的平等权利。国家应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使个体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因此必须遏止高考移民国际化,通过高等教育的公平来促进社会的公平,通过构建和谐的教育来构建和谐的社会。(作者:小戥子)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