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高考生对地域城市选择倾向发达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 17:47   东南早报

  多数向往发达城市

  选择发达地区、东部城市的大学求学,形成去年我省高考志愿选择的地域特征。

  由于考生对地域城市选择的倾向性,导致区域城市的志愿分布不平衡,冷热不均,必然导致“志愿扎堆”和“志愿断档”。发达城市及东部沿海城市的院校生源大多充足。

  2006年文科超本一线40分以上(614分)的272名考生中,75.3%报考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的名牌大学。理科超本一线80分以上(641分)的641名考生中,64.1%报考地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的名牌大学。

  2007年超文科本一线40分的202名考生中74.6%报考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的名牌大学。理科超本一线80分以上(642分)的593名考生中,66.8%报考地处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的名牌大学。

  选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名牌学校,呈现出我省考生志愿选择的地域特征。办学水平同一层次相差无几的院校,处在不同的地域和城市,其地理、就业等附加值,愈来愈受到考生的关注。因此,上线生源情况迥然不同。

  “大小年”依然存在

  录取“大小年”现象依然如故,生源分布相对均衡,是2007年我省高考志愿选择的高校定位特征。

  部分考生缺乏把近三年高校录取分数作为一个整体元素来考察一所高校位置的意识,仅凭一年的录取分数对高校的位置进行判断,自然避高就低。加上求稳的从众心理作祟,“大小年”现象依然如故。2004年理科本一批报考热度较高的20所高校,2005年60%遭受录取“小年”,如名校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2006年第二次知分填报志愿中,考生们似乎多了几分的理性,在2005年本一批理科报考热度较高的20所院校中,2006年仅有15所遭受“小年”。

  2007年第三年知分填报志愿,本应更趋理性,但由于2007年高考文理综合科试卷难度有所增加,“发挥不佳”的考试心理难免影响志愿填报。2006年本一批理科报考热度较高的20所院校,2007年有35%遭遇“小年”。2005年本一批文科报考热度较高的20所院校中,2006年有30%遭受“小年”。2006年本一批文科报考热度较高的20所院校,2007年有50%遭遇“小年”。

  从2006年与2007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2007年遭受“小年”的院校比2006年有所增加,但从零生源院校的数量来看,2007年的本一、本二文科的零生源院校与2006年相比,稍微有所增加,而本一、本二理科的零生源院校有所减少。“扎堆”的现象也有所缓和,本一批文科除了极个别院校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考比例达1∶6.5外,本一批理科除了大连医科大学上线比例达1∶6.83外,没有出现像2006年南京医科大学上线比例高达1∶14.75的严重“扎堆”现象。从本一批生源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分布的均衡度相对增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