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各自为战考生持续赶场 自主招生能否减减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1:44   解放日报

  2009年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正热热闹闹。随着招生院校和招生数增多,参与自主招生,已不再是极少数成绩优秀高中生的“专利”。由于招生高校都各自设立文化测试,学生往往一场场考试连轴转,中学里针对高校自主招生测试的“复旦”、“交大”等辅导班也应运而生。学生虽然叫累,但仍不愿放过应试的宝贵机会。

  自主招生,能否给学生减减负?

  为了“优惠券”一个个赶考场

  目前,本市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财大、华东理工、上外和东华等重点高校都拥有5%自主招生资格。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除5%自主招生以外,还享有自主权更大的“预录取”招生,招生人数占据两校在沪招生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们学校高三有45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复旦自主招生培训班的有170多人。复旦自主招生的比例越来越大,想通过高考考进去,也越来越难了。”某实验性高中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

  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列入某校“5%自主招生”的学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该校录取,或是享受该校对其几十分的降分录取;复旦、交大自主招生选中的优秀学生,一旦列入两校“预录取”范围,其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因此,通过了自主招生测试,相当于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拿到了一张“优惠券”。

  一些中学开设了复旦和交大两类自主招生辅导班。“复旦班”,培训内容涉及复旦自主招生水平测试的十门学科,各科老师轮流上课,为学生“拎重点”。“交大班”,理科竞赛生偏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老师专门开展礼仪和演讲培训。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也瞄准这一“新兴市场”,除复旦、交大班外,还开出了同济、上外班,打出“帮助学生提高命中率”的旗号。

  明知要付出许多辛苦,但不少高三学生还是报名参加几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除了高考复习外,现在又多出一块,还要一个个赶考场,很累!但没办法,大家都想拿到重点大学的优惠券,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各自为招”就有“各自应试”

  不少高校表示,自主招生测试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功夫在平时,并不赞成中学开各种辅导班。

  然而,中学老师则认为,既然有考试,就会有应对策略。高校自主招生测试的出题思路与高考有较大差别,不同高校测试内容各有侧重,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就会吃亏。

  教育界专家认为,自主招生使得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眼光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有利于高校形成各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将面向越来越多的考生。有教育专家预测,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名校,今后招收上海考生,自主招生将成为主渠道。但自主招生“各自为战”,学生不得不广泛备考、多处投考,事实上增加了负担。

  从长远看,“各自为战”会影响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透露,经常被问及“一般本科院校什么时候实行自主招生”,但据悉目前尚无此计划。教育部门生怕到时候形成复旦交大自主招生、其他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一般本科院校自主招生、高考等“考试链”,进一步加重学生负担。

  能否试行联考免使学生“赶场”

  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有没有“化繁为简”的办法?高等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教授提出,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学科书面考试,不妨考虑以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的方式来替代。各高校可以对学生的联考成绩提出要求,并参考学生的中学成绩、竞赛获奖情况、面试表现等,确定是否给予、如何给予优惠录取政策。这样,考生就不必疲惫“赶场”了。

  外省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自主招生,探索实行“五校联考”,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和阅卷,大学节省了考试成本,考生也减轻了负担。本市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模式也可借鉴:16所院校分成3个“联盟”进行文化测试和录取,考生可选择一个“联盟”报考;这一层次自主招生平稳有序,扩大到每年录取1万人,社会反响良好。

  自主招生,“自主”的不仅仅是高校,还应给考生更多自主权。如,美国一年设立数次SAT高中学术水平考试,学生可凭这一成绩,到大学申请入学;每所自主招生的大学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但不再进行额外的学术水平测试;学生有可能拿到几张录取通知书,从而“择优入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