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专家解答:考生家长考前焦虑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 11:58   河南报业网-河南商报

  随着高考越来越近,许多考生和家长产生了焦虑的情绪,有的考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如失眠、急躁、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提不起精神等,总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到位,准备得不够好、不充分。近来,郑州市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接到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求助电话,记者结合心理专家的分析和指导,整理了几个案例,希望能给全力备考的家庭一些帮助和启发。晚报记者 张勤 张竞昳 通讯员 赵悦玲

  考生遇到的问题

  人物:小静,女,15岁,初三,省重点中学,父母均为政府公职人员,成绩优异,学习认真,性格开朗,班级考试前5名。

  问题:考试焦虑,心跳厉害,呼吸急促,担心成绩下滑,认为放松心态等同于不认真学习。

  “他们只要醒着,不超过3分钟就吵架,任何事从来没有好好说过。”经过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小静偏执的思维来源于家庭,因父母关系不良造成的。特别是得不到父亲的支持,使小静十分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特别看中自己,内心矛盾冲突较多,做事有完美倾向,如要求自己成绩保持在班级第一名等。

  咨询师还发现小静很消极,由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心希望赶快独立,将来上大学离家越远越好,而其父母对她讽刺挖苦多,鼓励少。

  咨询师通过行为训练(搬运货箱)的方式,使小静认识到做事情应量力而行,制定目标要与自己本身实力相接近。同时,告诉她放松心态与认真学习是可以相容的,不能过分追求结果,因为过多考虑未知的结果会给自己造成干扰。做放松训练,建立积极的对话模式。方法:腹式深呼吸,吸气时小腹往外凸,呼气时小腹往里收,各停留10秒钟左右,一组为5次。

  人物:小正,男,18岁,高三,省重点中学,父母均为企业管理人员,成绩中上,学习认真,性格较开朗。

  问题:3次检测均未过线;考试前后出现焦躁情绪;三检后出现急躁、胡思乱想(自杀、出走等)。

  父母管束较严,曾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要求孩子学理科,在看到孩子痛苦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回文科,父亲与孩子的距离较远。孩子非常懂事,担心考不好对不起家人的期望,他已通过国内某些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每次小的考试成绩很好,但一到大一些的考试感觉就不好,成绩也有所下降。

  改变认知:由“关门思维”变为“开门思维”;改变自我对话模式:将“哀兵必胜”变为“勇者胜”;增加运动:快走或慢跑;急躁时,除了运动,还可做深呼吸、大声呐喊。

  人物:魏明,成绩中等。

  问题:进入高三下学期,异常烦躁,感觉作业多无法完成,心里着急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常向父母发脾气。

  对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家长首先要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学生通过适当途径发泄不良情绪,如采取运动、听音乐、深呼吸、放松法等;其次,家长要鼓励学生表达情绪,在学生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和学生讨论适合高三阶段的学习方法,保证每天高效率学习,做到劳逸结合,充分利用时间,及时查漏补缺。

  人物:陈晓,市区某市级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性格内向。

  问题:高考临近,感觉心里没底,觉得每个竞争对手都很强。每天都不敢和同学交流,害怕听到打击自己的话。

  学生要消除压力,沉着应考,树立信心很重要。考生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压力都是同等的,所有考生都要面对。还要告诉自己,自己不比别人差,最需要战胜的对手就是自己。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复习进度,按照自己的计划表来就行。

  家长考前也焦虑

  人物:王女士

  问题:女儿读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上高中后一下子从前几名下降到中间。王女士没完没了地教导女儿,一定要找到在初中时的自信。可女儿每次考试前总觉得自己不行,成绩始终不见提高。快高考了,女儿的成绩却一直在下滑。

  王女士属于无效叮嘱型。她的叮嘱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女儿知道自信的重要,但是妈妈的叮嘱并没让女儿认识到自信该到哪里去找。

  1。把无效叮嘱变为坦诚接受。王女士的痛苦不在于女儿成绩下降,而在于对这个现实的拒绝,这也正是孩子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正面接受失败的现实,就有机会把用在痛苦上的心思放到解决问题上。2。和孩子一起承受挫折。女儿挫折容忍力太低,因此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下一次也不行了。

  人物:李先生

  问题:一见儿子还不紧不慢地看电视、看漫画书,他就经常督促儿子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他还常跟儿子说:“你看你表哥,当年高考时天天写作业都到半夜,没一天12点以前睡觉的,现在考上北大了。你看你表姐,高考前把那些试卷做了几十遍,人家现在考上哈工大了。”

  李先生属于攀比离间型。他树立的榜样未必是儿子能达到的,但肯定是儿子感到嫉恨的,因为父亲用别人的优秀来证明自己的没出息。无意之间,离间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1。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2。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心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