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德倩
“我家小孩这两天胃口好像小了,吃几口就说饱了”、“天天晚上听他在那里翻来覆去,我急死了”、“考试时万一他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考期日渐临近,高考相关论坛上,考生家长求助帖、担忧帖比比皆是。复旦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专家肖永春老师指出,临考关键时刻,家长首先不能让孩子感到你比他更“脆弱”,为考生做好“心理按摩”,才能助其满怀自信走入考场。
小心,焦虑会传染
这几天,考生小沈很烦恼。为啥?早早完成复习计划上床睡觉,爸爸虎着脸批评“睡得早,少看多少书?”做习题做得晚了,爸爸又生气:“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快考试了,注意休息才对”。总之是横也不好,竖也不好……
专家指出,每逢高考,不少家长往往表现出种种焦虑。这一负面情绪极易在与孩子交流中“隐性”传递。因此,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调试好自己,才能成为孩子搏击未来的坚强后盾。
“家长焦虑症”表现很多。比如不少家长为了知己知彼,到处打听其他考生的准备情况、复习作息时间等,回来一一转述给孩子,“谁家小孩每天做两套模拟卷”、“谁家小孩已经不复习了,看来很有把握”……不管内容如何,都是“自己吓自己”,有可能加重迎考紧张气氛,令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打乱原本的复习节奏。
心理学上讲,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系统,会互相影响。如果考生每天生活在一个“一级战备”家庭,想保持平静的心态几乎不可能。反过来,如果一个考生生活在一个轻松的家庭,心情也会慢慢沉静下来。所以家长如果要想让孩子不过度紧张,首先要把自己总提在喉咙口的心放回去。
放手,该干啥干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小蒋说起自己的高考经历,最难忘的是“茄子事件”。原来,在她备考阶段,餐桌上不见妈妈最拿手的凉拌茄子的踪影。一问才知,原来茄子上海话音同“落苏”,家里怕她“落”,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暂停吃茄子一个月。小蒋说,当时感觉心里沉沉的。
专家指出,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做到“该干啥干啥”。言语行事如常,为考生营造了一个“没什么大不了”的环境氛围,有助减压。
首先是不过分关心。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考前吃坏肚子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大热天吃冰西瓜,特地提前一小时拿出来 “热一热”。还有的半小时问一声“复习得怎么样”,或借送夜宵、送毛巾,每一刻钟进孩子书房监督一次,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不过分敏感。有的家长认为窗外蝉鸣、远处车响都会影响孩子复习,使出十八般武艺赶知了、住宾馆。殊不知,学生复习时,轻微的杂声等外部刺激有利于保持情绪张力、集中精神。此外,尽量不要用暗示性语言激化孩子的不安。既不要反复讲 “你紧张吗” 、“都记住了吗”等话语,更不要刻意安抚,强调“你不要紧张”之类,也会挑动孩子心中的不安。
其实,家长种种过度努力,也是在提醒孩子,“我们现在整个家庭将发生大事情”,这样做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不妨多多交流,问问孩子,需要怎么配合他面对这次考试。这样父母也轻松,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而不是每天害怕做错什么。
激励,不妨用“计谋”
在帮孩子考前心理调适方面,何先生有“得意之作”。去年他女儿面临考试时,成绩在示范性高中里处于中游,考前一周,孩子却越来越紧张,吃不下睡不好,跟父母说不了几句就大哭。一天晚上,何先生把全家召集起来宣布,早上班主任专门打电话给他,说“小何基础不错,完全可以冲一冲”。小姑娘一下子转忧为喜,何先生趁机给女儿细细分析,优势在哪里,哪里细心就不会失分……一番“思想工作”,终于帮孩子钻出牛角尖,考试超常发挥。其实,老师电话纯属子虚乌有,不过是帮女儿突破思维死角的“钥匙”。
专家指出,高考是人生大事,考生紧张不自信在所难免,家长不妨多动动脑筋,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善加引导。
一是放松心态。休息天可以抽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和孩子出门散散步,聊聊天。二是让孩子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正确的态度,让他明白成败不在一时,适当放松心态。当考生出现烦躁情绪的时候,善加倾听,帮助他们宣泄、疏导负面情绪,也可以从孩子的“牢骚”中找到其担忧的根源,好对症下药。此外,家长还可以跟考生一起欣赏古今胸襟开阔、志向高远的诗词作品,凭诗寄怀,激励奋进。
编后
外重者内拙
临考心理如何调适?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
《庄子·达生篇》有“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因为太看重外在的东西,当砝码不断增加分量,内心的平衡被打破,难免束手束脚,失去平常水准,将本来可以应付的事也搞砸了。
与此类似,高考是孩子人生大事,由于神经绷得太紧,就可能“外重者内拙”,欲速则不达。因此,面对大事,更要有一份从容,一份淡定,只要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