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5日 21:16   新浪教育

  l  集航空、航天、推进等学科为一体

  l  成功发射“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和“纳星一号”

  l  力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排全国第一

  l  院长王永志院士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l  “钱学森力学班”从2009年开始招生

  l  毕业生供不应求

  招生专业: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钱学森班)

  基本概况

  清华大学航空学科的发展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成立航空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学科的创建和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还曾邀请国际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来校讲学。在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清华大学航空学院迁出清华,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50年代末,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技术,清华大学又先后成立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和自动控制系,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等院士为了学科的发展付出了他们的努力和睿智,从而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坚实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清华大学明确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防科研、发展航天航空学科的目标,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高强度投资。1998年,学校成立了跨院系的宇航技术研究中心,“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和“纳星一号”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发射成功。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航天、航空、航海(简称三航)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实施,激励着每一位有抱负、有事业心的有志青年凝聚在这些伟大事业的周围贡献力量。为了更好地为我国三航事业的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200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以下简称航院)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收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目前,清华航院下设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和航空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在读本科生三百余人,硕士生近二百人,博士生二百五十余人,博士后近四十名,是层次齐全的培养航空航天、力学和工程热物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授42人,副教授40余人,讲师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黄克智、过增元、杨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王永志。院长王永志院士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学院还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富有创造性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际交流

  航院师生国际交往频繁,诸多教授是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和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的编委和副主编,每年有大量师生出国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也有众多著名国外学者来校讲课。自2005年来,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三校的航空航天院系建立了年度交流机制,每年部分师生都在或东京、或首尔、或北京举行学术研讨会。航院十分鼓励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和地区性交流活动。为更好促进国际化,航院本科生部分课程也为“双语”。

  科研成果

  历年来,航院的科研水平一直站在国际和国内的前沿。航院承担着众多的国家及各部委的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主持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863项目、973项目。科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高科技项目占60%-70%。航院发表的学术论文数、SCI论文排名及人均综合效益排名在清华大学一直名列前茅。航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已经并不断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在载人航天、大飞机等航空、航天和航海等重要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日益与新兴产业结合,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如生物力学、微纳米、微电子、微机电(MEMS)、清洁能源等,航院可以说是高科技专家的摇篮。高水平、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航院的老师一直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内容,将科研设施用于改善本科实验教学的条件,并将科研工作与本科生的培养相结合。

  人才培养成果

  航院的毕业生有众多机会在我国三航领域施展才华,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每年都有毕业生前往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航天航空航海相关的部门工作。截至目前,共培养本科生近五千人,研究生两千余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六百余人。

  清华大学航院的办学目标致力于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培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建设与教育事业的骨干,其中已有12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翟志刚等首批航天员经过我院的培养于2010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专业介绍

  与传统航空航天院校专业设置不同,清华大学不分别设置航空、航天或推进技术方面的学院,清华航院集航空、航天、推进等学科为一体,在发展高水平专门学科的同时,重视航空航天领域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借鉴了国外著名大学如MIT、Stanford、Princeton等院校的办学模式,航院的本科生按统一教学计划培养,该计划以强调打好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见长,重点培养航空宇航工程、工程力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三个方向的专业人才。

  自2004年起,航院的本科招生实行按学院大类招生,即在本科招生时统一按“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钱学森班)”报名录取。本科教学以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方针为指导,培养具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扎实理论基础,同时具备工程综合能力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潜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航院大部分本科毕业学生有机会直接进入本校与校外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航院的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全国重点一级学科,在历次教育部评估中排名第一。1999年开始评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来,我院共有13位博士生榜上有名,在全国名列前茅。

  学生活动及奖助学金

  航院每年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以及文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协举办的飞行器创意设计大赛已历五届,逐步发展成为清华大学重要的科技创新品牌活动之一。以航院同学为主的航模队多次在全国高校航模比赛中获得佳绩,本科生队员李干同学被评为首届清华大学“科创之星”(全校共10人)。目前航院已建成学生航空创新实践基地和小卫星创新实践基地。近年的全校本科生合唱比赛中,航院本科生团队多次获得一等奖。航院男子足球队连续获得2006、2007年清华大学足球甲组比赛亚军,受到学院表彰。学院有较为完备的学生荣誉体系,每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人数近30%,生活困难学生也可以获得较高额度的助学金资助,“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钱学森力学班钱学森力学班

  “钱学森力学班”

  概述

  钱学森先生是全球华人中近代最有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前身—“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创办者。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创办旨在秉承钱老对创新性人材的探索,并纳入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计划”。

  2009、2010年“钱学森力学班”已招两届学生,共60人,其中各省理科状元6名,近一半以上学生是各省理科前十名,学生入学平均分高居全校第三名。

  2011年,第三届“钱学森力学班”将招生30人(面向全国统招20名,校内二次招生10名)。

  培养目标

  探索高质量人才的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培养体系,设立专门的课程系统,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营造热爱科学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厚植学生的数学、力学基础,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力求使之具备成为力学领域顶尖人才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历史与现状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创立于1958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院士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为清华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清华力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清华力学成为全国力学学科的一面旗帜,并在全国历次高校力学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第一。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具有一流的师资,现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名,博士生导师3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已有12位毕业生成为院士。自1999年教育部设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来,工程力学系有13篇论文获奖,占全国力学获奖篇数的一半。

  工程力学系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直位居清华大学前列,在全校综合教学评估中多次排名第一,“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模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骨干课程均为国家级精品课。

  清华力学学科不仅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固体力学团队近十年来在多项重要指标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十,成为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人才培养核心基地。大批毕业生奔赴国家重点单位,一些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欧美名校继续深造,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授,或在微软、壳牌等国际著名工业集团担当主管。

  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舞台

  力学一直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空天、能源、交通、环境、海洋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在“两弹一星”、“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中有一大批以力学为深厚背景的杰出科学家,如钱学森院士、钱伟长院士、王永志院士、杨卫院士等。力学除在传统工程科学领域继续发挥着重大作用外,还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技、经济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交叉学科。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面向重大科技工程和交叉学科的挑战,“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全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全新的培养模式

  1.   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2.   实行流动制和多院系协同培养制度:从清华土木、水利、机械、精仪、热能、汽车等相关院系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本班学习,根据学生志向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专业;

  3.   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到国际名校研学;

  4.   配备最优秀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力学大师授课;

  5.   实行小班授课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不同时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定期和学生交流指导。

  6.   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科研上的巨大潜力,造就学生优秀的学术素养;

  7.   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以打造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养成创新性思维素质;增加跨学科课程设置,以扩展学生的选课范围,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设立专题研究课程,以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感兴趣的科研领域;推动专题研究小组交流和班级学术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周文潇 重庆理科投档分第一名

  钱学森力学班,我的班级。在这班级里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优秀学生,有负责的辅导员,亲切的班主任,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在班上我是体委,同时作为艺术特长生在学校军乐队一队长号声部。这两个集体都给我以温馨愉快的感觉,不论我来自哪里,大家都那么热情地对待我这个新人。

  刘  洋 河南理科第二名

  众所周知,钱老是国际知名的力学大师,也是一位广受称誉的爱国志士,作为一名首届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在深感荣幸的背后,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科技上。钱班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社会为目标 ,采取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必将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罗海灵 四川理科第三名

  在钱班,我能更深切感受到这种自信与责任感。这里集中了各个院系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有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相当繁重的课业要求。这些都在提醒钱班的孩子们,我们就是要成为精英,更要成为学术大师、国家栋梁。站在这里,对你的要求是要有超越常人的目光、胆识、勤奋,要能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而清华给我们成长创造了最好的沃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