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高考首日:一场考试背后的社会服务(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8日 09:58   解放日报
高考前夕突发气胸的考生小张参加完语文科目的考试后,带着特殊的医疗装置在医生和家长的陪同下离开考场。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高考(微博)前夕突发气胸的考生小张参加完语文科目的考试后,带着特殊的医疗装置在医生和家长的陪同下离开考场。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送考老师以击掌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考场。 殷立勤 摄送考老师以击掌的方式,鼓励学生上考场。 殷立勤 摄

  本报记者  彭德倩 彭薇 徐瑞哲 周楠

  昨日,今年高考第一天。

  飘雨的这个日子,申城的6.1万名考生,带着自信和忐忑,背负着殷切期望,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一场重要考试。

  而我们聚焦的,是考生的身旁背后。有一些人,有一些事,在细处、在幕后为考生们提供着各种贴心服务。 “做好服务”——高考不仅考验考生,也从一个侧面考评着城市与社会的文明高度;下面3个例子,一个很个性化、一个是分外事、一个很赶潮流,都只是昨日申城剪影……

  一个人的考场

  昨日中午,语文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一辆轮椅先“走”出考场。轮椅上的考生小张,抱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透明盒子。推着轮椅的医生,背着急救包,小心翼翼缓缓前行,遇到校门前起伏并不大的减速带,为防颠簸还特意多走几步绕过。

  小张是位育中学高三学生。5月31日那天,他突然感到右胸闷痛。到大华医院一查,诊断是自发性气胸——可能是肺泡破裂引起肺中的空气漏入胸腔。为了尽快治好,小张转诊龙华医院,医生建议最好能尽快手术。可寒窗苦读10多年,高考就在眼前,如果马上手术,势必要错过这场重要考试。小张家人心急如焚。

  在学校、市教委以及医院的支持下,一个“陪医考试”方案付诸实施——

  龙华医院胸外科主任寿伟臻提出,高考这3天,先采用保守疗法,即插入胸管进行引流,将胸腔中多余的气体,导入体外的引流箱。如此一来,可暂时不用手术。但危险也接踵而来:首先,因为插着引流管,比较容易引发胸腔感染,不宜到人多的地方或多运动;其次,一旦出现引流管闭塞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刻实施小型手术,换上更粗的引流管。

  为此,考点上师大附中单独辟出医务室,作为小张“一个人的考场”;龙华医院胸外科医生主动请缨,5场考试,轮流陪伴。昨日,高考第一天,寿伟臻医生“当班”。小张考试时,他带着引流急救包,静静守护在附近的房间,万一有问题,可随叫随到。等中午语文考完,小张回医院休息,他再赶到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会诊。下午2点,他再赶回医院,随小张一起出发赴考。

  昨日下午5:30,小张已回到龙华医院7楼病房,继续吊盐水治疗。

  “第一天考试,孩子病情稳定,听他自己讲数学考得不错。”寿医生笑着说,“我们也挺高兴。”

  交警协管员的分外事

  昨日一早,北郊高级中学校门口,虹口交警三支队的民警和协管员们正忙着维护考点外的交通秩序。而一位交警和一位协管员,守着一方小桌,桌上从2B铅笔、削笔刀、橡皮、水笔,到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圆规,应有尽有;还有清凉油、风油精、创可贴、针线包、收音机、手机、手表等考试相关物品,一应俱全。桌上左右各贴一张字条:“免费提供”、“免费借用”。

  为考生拾遗补漏这件“分外事”,他们已坚持做了5年。

  协管员孙日永从桌下抽出一本有点破旧的 “练习簿”,上面记录着,每年高考和中考考生在此取借的物件。三支队队长徐德民说:“辖区内的考点,调整、设置到哪里,我们的小桌子就放到哪里。”

  2006年高考时,支队队员们在执行任务中发现,每次总有考生临进考场却发现忘这忘那。次年,他们针对性地列出“购物单”,购置了文具用品、医药用品、电子用品等,在校门外摆起了“摊位”。没想到,这一年他们的借取记录多达20项。

  “借给考生东西,可要担责任的。”老孙桌上的中华牌2B铅笔,10支一组,都是崭新的,其中3支刚削好,又长又方的笔头正适合涂写答题卡。“我从超市里买来的,特别要求开发票,确保都是正品真货。”老孙说,不少东西看似用不上,实则有备无患。比如有一次,一位考生骑自行车赶考,被其它车辆擦破了右手。老孙见状,怕他拿笔答题时,手上的血迹沾染到卷面,就用备好的红药水、纱布帮他包扎好再入场。又如针线包,“男生掉一粒纽扣没什么事,女生万一掉了扣子,可能大大影响情绪,影响发挥。”

  今年,这本借取记录本上,只有两位考生的名字。倒挺巧,都和手机有关。一位是考生平时习惯用手机看时间,但考场不允许携带手机,于是现场借了一只手表再入场。另一位是考生出了考场,要联系家长,可没带手机,便在这里借个手机打。桌上的这些手表手机,早已调好时间、备好电池。

  ……

  地铁微博的高考服务

  昨日傍晚5:48,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上,出现一条温馨提示:“距离2011年高考结束还有2天,考生们加油!”

  紧接着的,是一条服务信息:“1号线通河新村站采取了方便考生的措施,6月7-9日高考,通河新村站在出站闸机旁做了小贴士,前往通河中学的考生们请从1号口出站。”

  这样的服务提示,在这几天的上海地铁和运营分公司微博上,屡见不鲜。

  其中,几天前就开始发布的上海地铁第四运营公司一条微博,惹人注目:高考期间,地铁6、8号线附近有考点车站,将设立“考试服务台”,设置考场引导牌,并为考生和家长准备清凉油等防暑应急药品;此外,车站还悉心准备爱心铅笔、备用橡皮等文具,免费提供给“马大哈”考生。考生遇到问题,可联系工作人员,车站将竭尽全力为考生服务。

  这项地铁的高考服务,还真派上了用场——昨日上午8点多,8号线黄兴路站就出现了这样一位“马大哈”考生。这位心急如焚的男孩拉住工作人员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里真有2B铅笔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要花钱买吗?”当他拿到免费的2B铅笔后,高兴地说:“刚在路上发现,2B铅笔居然找不到了,想着下车后也不知去哪买,急!真没想到,居然在地铁站里看到了这个提示牌,太好了!”

  除了提供文具,在一些站点,考生还可以走特别开通的绿色通道。上海地铁微博上,这样的信息也提供了不少。如:“高考期间,在6号线巨峰路站等限流车站,着急赴考的考生可以找到工作人员,出示准考证,工作人员将会引导考生及家长至绿色通道,无需排队,即可进站。”

  此帖一出,回应无数:“真是贴心!”“赞一个”……有很多回帖人,正是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一位考生说:“由于下雨,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乘坐地铁赶考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地铁的服务周到,微博更是给力。”

  申通地铁方面表示,这样的服务会在高考期间持续,就像车站“考试服务台”上贴着的提示所说:放松心情,发挥更好。一切为了孩子们的高考更顺利。

  记者手记

  我们为何依旧如此关注高考

  年年高考,年年关注。

  今年,我们看到了社会各部门的愈加重视,人性化服务的愈加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天的高考依旧是绝对热词。考生的心理压力,家长的焦急等待依旧。网上,140字的微博写高考“微作文”、分享高考记忆、赠送高考祝福,一派热闹非凡……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数以千万计的学子通过高考“鱼跃龙门”。然而,和1977年高考4.7%的录取率相比,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将达到72.3%。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为何对高考的关注度不仅不降,反而更高?

  有人说,如今的高考考生,可都是90后的孩子,家里一个宝贝疙瘩,“望子成龙”之心自然有增无减。还有人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要有个热点事件,网上网下媒体的狂欢自然少不了。类似这样的说法,固然都有一定道理,然而,最大的热点其实依然是高考本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如今虽然考进大学并不难,但是考进好大学还是很难。目前,全国平均一本录取率仅为10%。而到就业时,许多单位不仅对学历要求高,对学校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是高校的优质资源不充分和学历社会的现状,导致了高考的社会焦虑。如何使得高等教育资源更均衡,打破学历和就业的简单对应关系,建立完善的能力评价体系,以及缩小行业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是由此衍生的深层次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当考生可以通过多次考试,有了更充分、多元的选择时,高考的社会焦虑应会大大减轻。比如,当我们的大学系列里,既有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又有强调通识教育、本科教育一流的一批大学,不同学校有不同办学特色,能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考生们也不会将目光都聚集在几所名校了。

  高考,不仅是为高校选拔人才,更寄托着无数学子和家长对未来的希望,是社会流动、个人进步一个必不可少的通道。社会的关注理所当然,只是,如何让这种关注更加理性、更加冷静,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的不断探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